9月1日中午12點,渤海伏季休漁全面結束。12點半,記者跟隨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執法船從天津港南港碼頭出發,一路“追趕”一艘艘下海捕撈的漁船。13點,漁政船駛出港口10海里。薄霧當中,記者在蒼茫的大海上發現了一條漁船,3名身穿藍色塑料衣的漁民正朝海中下網捕撈。記者登上這條漁船,船長王亭保告訴記者,早盼著9月1日開海,所以捕撈網具、生活用品都提前備好了,12點一到,他們就開足馬力來到這片近海海域下網。
15點,漁政船在距離港口東北30海里的位置拋錨,10多艘漁船正在捕撈。記者登上了其中一條300馬力的大漁船,4名漁民正在用起網機慢慢拉起水中的漁網。當了一輩子漁民的船長李強生說:“這一網得有200多斤,沒想到今天開捕第一網就獲得了豐收。這要感謝政府開展的人工增殖,把那么多的魚蝦蟹苗投放渤海里,這才有了今天的大豐收。”
漁政處處長畢景義指著海面上正在捕撈作業的一條條漁船說:“今天是開海的第一天,估計會有500條漁船出海捕撈作業,我們一邊執法,一邊搞好服務。漁民們捕撈上來的魚蝦蟹都是政府部門投放的苗種,去年投放與產出的比率是1:6,也就是政府投1元的苗種,3個月后可以讓漁民回捕獲得6元的經濟效益。今年政府部門一共投放了10多億尾對蝦、梭魚、螃蟹、海蜇、貝類等苗種,總價值超過1500萬元,可以給漁民創造回捕經濟效益近億元。”
來源:天津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