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糖制食品協會昨天透露,針對上海月餅市場的初步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生產企業采取了少漲價、不漲價的營銷策略。行業統計顯示,滬產散裝月餅95.5%的品種和規格維持去年價格;盒裝月餅價格與去年持平的也達到87.4%,其中200元以內的盒裝月餅成為市場主流。
本市200余家月餅生產企業從7月25日后陸續開爐生產,目前已進入月餅生產最高峰。今年,月餅所涉及的人工成本、物流配送等費用明顯上漲,各種原料有漲有跌。因此,大部分企業在進行最終定價時相當謹慎,產品價格變化不大。調查發現,今年上海市售散裝月餅約有827種,其中調高價格的只有34種,占4.1%,調價幅度為每只0.3元至1.4元;調低價格的有3種,其余790種售價均與去年持平。市售盒裝月餅約有421種,其中調高價格的有51種,占12.1%,調價幅度為每盒3元至30元;調低價格的有2種,持平的有368種,占87.4%。在盒裝月餅中,100元以內的有123種,占總數的29.2%;101元至200元的有182種,占總數的43.2%。可見,平價散裝月餅和200元以內的盒裝月餅成為上海月餅市場的絕對主流。
調查還發現,滬產月餅“瘦身”效果很明顯。被調查的421種盒裝月餅包裝層數都不超過三層,全部符合國標規定,而且大多數普通包裝層數不超過二層。從成本看,月餅包裝成本與月餅銷售價之比低于20%,并有75%的企業達到了協會提出的低于18%的新目標。就包裝大小看,被調查產品均符合包裝空隙率達到低于60%的國家要求,其中馬哥孛羅、新亞、三陽、蒂姆松、東區老大房等企業的空隙率更是低于50%,成為行業中節能環保的排頭兵。
市糖制食品協會表示,今年上海月餅市場呈現出品種繁多、新品遞增、幫式齊飛的繁榮景象。杏花樓、新雅粵菜館、冠生園、利男居等中華老字號的廣式月餅依舊熱銷;真老大房、泰康、西區老大房、光明?、長春等企業生產的鮮肉月餅成為市場新寵;蘇(寧)式、潮式、京式、臺式等幫式月餅也不缺位,還有新興品牌自創的雜糧健康月餅、野味系列月餅等,充分展現了上海月餅市場海納百川的特色。
此外,國家食品營養標簽新標準將從明年1月起實施,但在上海月餅市場中,杏花樓、新雅粵菜館、元祖、功德林、喜臨門、黑森林、新麥、阿咪、勃展等企業已經率先推出營養標識,讓消費者通過產品標簽了解月餅的營養信息,并可根據自身需求選購。(記者任翀)
來源:解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