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的調控言論并未使豆粕市場出現“政策性”掉頭,本周以來在缺乏外盤指引的情況下,大連豆粕期價連創新高。預計在美豆供需環境持續惡化的背景下,未來國內豆粕原料供應也將受到牽連,油廠堅定的挺粕意愿和下游飼料需求的增長必將引領豆粕期價穩中攀升,進一步體現“牛市不言頂”的結構。
9月份報告或“添油加醋”
usda最近兩次的月度供需報告都對行情起到了助漲作用,只是這種“添火候”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對2012/2013年度美豆大幅減產的確認上,并步步夯實市場看漲信心。筆者預計,9月份報告有望延續利多風格,看點在于單產、出口、庫存等指標的調整幅度。
此前的高溫、干旱氣候對美豆生長造成了實質性破壞,市場對于收割期間的颶風、早霜天氣格外敏感,美豆單產、品質下滑將導致庫存緊張度進一步加劇。如果單產調降至35蒲式耳/英畝一線,就意味著美豆出口和國內壓榨量要相應下調200萬噸左右,才能確保期末庫存高于300萬噸,不至于令供需平衡表更加“難看”。
實際上,這對usda來說難度非常大:一方面,在南美無法提供更多大豆,甚至未來幾個月可能利用進口彌補自身壓榨需求的情況下,國際買家只能依賴于美國,到明年9月份,美豆庫存或將耗盡;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壓榨需求不可能再被壓縮,因為在玉米價格同樣高企的背景下,蛋白豆粕飼用消費難現大幅下滑,且豆油制生物燃料的需求增速較為穩定。如果美豆庫存緊張環境繼續發酵,勢必激勵美豆期價進一步上揚,并推高國內豆粕的作價成本。
輸入性傳導助漲豆粕“火焰”
上周四下午,國家發改委“插手”豆粕的消息不脛而走,一度引發市場對政策調控來襲的擔憂。雖然包括豐益國際和中糧集團在內的主要食用油壓榨企業接受發改委約談,但豆粕頻遭追捧主要受“由外至內、由現到期”的路徑傳導所致,遵循“供需關系決定價格”的原則,政策的人為評判有失偏頗。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