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三十一團曬場上隨處可見攤曬的一片片打瓜子,職工們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這是我紅棗地里套種的打瓜,顆粒飽滿,保證讓你們買到物廉價美的打瓜子”。該團1連職工唐金生的打瓜子剛攤曬在場地上,就來了2名收購打瓜子的老板。
這個團地處農二師塔里木墾區的西門戶,以盛產優質棉花、香梨、鹿茸而聞名遐邇。羅布麻、甘草等野生資源成為本地的資源特色。近年來,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該團黨委在以棉花、香梨、鹿茸等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同時,通過到內地及兄弟團場參觀、考察,結合本團場水土的特點,他們把眼光投向種植紅棗的產業上來,新植紅棗產業2.03萬畝。然而,在紅棗種植到產生效益需要2-3年的過渡時間。在此期間,為確保職工收入不減,該團引導職工大力發展以種植打瓜、花生、黃豆為主體的多種經濟結構。今年,該團進行打瓜套種1.6萬畝,按照畝產打瓜籽80公斤計算,每公斤8-9元,1畝地可產生效益700元左右,職工戶均增收30000元以上。
據了解,種植打瓜生產周期短、耐旱、耐平瘠,適合種植在棗樹行間,互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