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膠南市在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瞄準“特色、高效”,著力培植壯大了藍莓這一新興水果產業。其中,膠南特別突出了引導加大投入、壯大龍頭企業、提升農民組織化水平、加強品牌培育這四項舉措,促使藍莓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目前,膠南藍莓種植面積已達4.75萬畝,到盛果期,畝產可達1000公斤,售價約100元/公斤,年可實現產值47.5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2億元。膠南已成為全國縣域種植面積最大、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藍莓主產區。
膠南地處中緯度濱海低山丘陵區,海洋性氣候特質和偏酸性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藍莓種植。據了解,藍莓種植成本較高,一棵兩年苗木售價達15元,加之種植標準高,定植5年后才達到盛果期等因素,單靠農戶投入,很難發展壯大。對此,膠南自2009年起,每年設立300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農民發展藍莓等特色農業栽植進行貸款貼息和種苗補助。規定凡新發展連片面積達50畝以上的,按照90%的貼息率每畝享受5000元貸款額度的貼息,苗木每畝給予一次性補貼1000元。
明確“企業帶動、基地發展”思路,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帶動合作社和農戶共同發展。近年來,膠南先后引進并培育了沃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青島杰誠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藍莓生產龍頭企業和11家藍莓專業合作社。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優勢、技術優勢和營銷優勢,在藍莓品種選育、種植管理、產品營銷、產品加工等方面,加快實現專業化和標準化。
實施企業和農民利益聯結驅動,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合理引導農民用土地和資金入股,由企業組織生產過程等合作方式,把企業與農民有機地聯結在一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這樣,農民不僅可以得到一定的土地經營性收入,而且受雇于企業從事藍莓田間管理,再獲得一定的務工收入。
膠南計劃到2014年,發展藍莓10萬畝,建成中國最大的藍莓產業化基地、最優質的藍莓主產區、一流水平的藍莓技術研發中心和最大的藍莓集散地及價格形成中心。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