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記者走進茶園環繞的文縣碧口鎮水蒿坪、馬家山村: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泥路宛若緞帶飄落在青山綠水間,一層層墨綠的茶園似綠色的霧沁人心田,嶄新靚麗的村級組織活動中心映入眼簾,一盞盞太陽能路燈、一條條光滑的入戶水泥路、一棟棟花園式的小洋樓和碧水藍天交相輝映,一個引領時尚的生態文明新農村似一幅美麗畫卷舒展在大山深處。“如今,舊貌換新顏,農民群眾喜笑顏開,都是‘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帶來的新變化啊!”水蒿坪村老黨員楊興林感慨萬千。
變化一:道路變硬了
過去,這里只有一條土路,而且路面很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是這兩個村的真實寫照。為做大茶產業,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縣上整合資金上項目,不到半年時間,加寬、硬化了這條長16.8公里通村公路。
“以前,到碧口街上去要1個多小時,現在可好了,水泥路從家門口經過,出門見公路,抬腿就上車,半個小時就到鎮上了,方便得很。”村民楊興林說。
“現在,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不管出門串門子,還是去碧口趕集,來回身上不粘灰,腳上不粘泥。”村民高清貴激動地說。今年,縣上幫扶組給村里實施了通村公路、舊房改造、產業開發等項目,還給各家各戶鋪了水泥路,把路修到各家院子里。他說,沒想到多少年辦不到的事,今年一下子解決了,今后的生活就更有了盼頭。據了解,今年,聯村干部通過整合財政“一事一議”項目,實施了入戶道路硬化工程,共硬化入戶道路117條、3980米。
變化二:家園變美了
結合新農村建設,在水蒿坪、馬家山村實施了庭院硬化、修花園建花臺和“三改”工程。在庭院硬化中,采取聯村部門籌一點、鎮上擠一點、農戶出一點的辦法,共硬化庭院117戶、6500多個平方米。根據農戶院落的大小,確定建花臺或修花園。院落大的,就修花園;院落小的,就建花臺。目前,兩村已建花臺67個,修花園50個。
改廚、改廁、改圈工程,動員農戶主動參與,自主改建,實行獎勵。前不久,由縣農牧局牽頭對已經完成改建工程的16戶群眾,按照設計造型、建設質量、驗收標準進行了驗收,對驗收合格的13戶“三改”農戶,分別兌現了一臺價值3000元的太陽能熱水器和一臺價值200元的節能爐等獎勵。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