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糧食局就人民網網友在“部委領導留言板”中提出的有關“促進糧食深加工”、“陳化糧處理”、“保障儲備糧供應”、“糧食農藥殘留是否危害健康”、“糧食銀行推廣”、“升級老舊糧倉”、“扶持國內糧食企業”、“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等10大方面的糧食領域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這次國家糧食局第三次專門就人民網“部委領導留言板”上的網友留言進行公開回應。
國家糧食局回應全文:
一、有沒有什么措施促進糧食深加工,提高糧食附加值?
人民網網友:總覺得我國糧食產業加工還不夠,縣區一級的加工廠,基本上就是賣大米賣原糧,最多賣小麥的給磨個面粉。可是發達國家糧食都是經過深加工才到人們餐桌上的,我國也應該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提高糧食附加值,這樣對農民增收,城市人生活更方便都有很大好處。下一步糧食局有沒有什么措施促進糧食深加工,提高糧食附加值?(匿名網友ip:61.181.22.★)
國家糧食局:促進糧食深加工是加快糧油加工業轉型升級、振興糧食產業的重要舉措,提高糧食附加值是促進種糧農民增收和糧食企業增效的有效手段。為此,國家糧食局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國家糧食局專門編制印發了《糧食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加強對糧油加工業發展的規劃指導。《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完善現代糧油加工體系,加快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包括: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業、飼料加工業,確保口糧、飼料用糧供給安全;有效利用糧油資源,加強副產物綜合利用,提升精深加工轉化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等。二是推進主食產業化,提升糧食深加工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為適應城鄉居民消費方式升級、家務勞動社會化等新需求,國家糧食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主食產業化增強口糧供應保障能力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主食產業化,將大米、面粉加工和主食產業化相結合,全面提升糧食的附加值。三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對糧油加工項目建設的支持。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積極爭取對糧油加工業重點項目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為行業發展和建設爭取穩定、持續的投入。
二、每年的陳化糧都是怎么處理的?
人民網網友:有一個比較外行的問題,國庫中不可避免的會有陳化糧,那每年的陳化糧都是怎么處理的?(網友“紅豆抹茶”ip:123.235.32.★)
國家糧食局:陳化糧是一個歷史性的概念。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糧食連年豐收,造成庫存積壓。由于當時國家收購輪換糧食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在儲糧食輪換時間較長,加之糧庫儲存條件所限,部分糧食品質下降出現陳化,國家出臺了定向處理陳化糧的相關規定和政策,這部分陳化糧全部按有關規定定向銷售給了酒精、飼料企業。
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對糧食收購、儲存、輪換制度進行了完善,保證了庫存糧食的適時輪換。大量現代化糧庫投入使用,“四合一”新儲糧技術(即以智能糧情檢測、低劑量環流熏蒸、智能通風和高效谷物冷卻四項技術為一體的新儲糧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庫存糧食質量完好率不斷提高。2006年,國家發布了稻谷、玉米、小麥儲存品質判定規則國家標準,正式取消了“陳化糧”的概念。所以,目前已經不存在陳化糧處理問題。
三、我國的儲備糧有多少?如果發生自然災害將如何能夠應對?
人民網網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13億人口,吃飯一定要有保證。國庫在普通百姓眼中很神秘,我想請問一下,我國的儲備糧大約有多少,如果發生嚴重自然災害了,糧荒了,將如何應對?(網友“vitas”ip:125.39.39.★)
國家糧食局:我國的國家糧食儲備分為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兩個部分,是政府進行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我國的糧食儲備數量大大高于國際公認的庫存消費比17%~18%的糧食安全線,糧食供應是有保障的。
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等可能引發的糧食市場異常波動,保證市場供應,維護糧食市場和價格的基本穩定,國家糧食局會同有關部門以及各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并不斷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一是進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儲備體系,建立一定數量的成品糧油應急儲備,保證能夠隨時投放市場,發揮應急保障作用;二是建立健全糧食應急加工、應急供應保障體系;三是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加強日常監測;四是加強應急培訓和演練,增強實戰能力。
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當糧油市場價格出現或有可能出現波動時,國家糧食局將立即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受災情況及時安排動用中央儲備糧油保障受災地區供應,通過應急加工企業對原糧進行加工,并由應急供應企業將成品糧油投放到市場。同時,督促指導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適時投放地方儲備原糧和成品糧油。近幾年,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在南方大范圍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災難事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證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了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總體看,目前全國多層級的糧食應急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各地糧食應急工作進展比較順利,應急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完全可以保證受災群眾的口糧供應,維護糧食市場穩定。
四、糧食上的農藥殘留會不會危害人體健康?有何后果?
人民網網友:看新聞說糧食標準上允許有農藥殘留,現在大家都很害怕農藥殘留,天天吃農藥可不是什么好事。請問,這樣的糧食人吃了還安全么?農藥殘留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匿名網友ip:121.14.234.★)
國家糧食局:糧食上的農藥殘留指的是在農業生產中施用農藥或儲存糧食施用儲糧藥劑后,一部分農藥直接或間接殘存于糧食中的現象。目前,我國推薦的用于糧食作物的農藥,都是毒性低、揮發性強、在較短時間內可以通過生物降解成為無害物質的殘留性較弱的農藥。同時,我國對糧食中的農藥殘留做了嚴格的規定,只要糧食中的農藥殘留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中規定的限量,就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五、糧庫中重度不宜存稻谷可否用于釀酒?
人民網網友:我是一家糧油公司,我們這里的國有糧庫有一些重度不宜存的稻谷,請問我買了這些稻谷,可以釀酒用嗎?釀酒企業可以用嗎?(網友“酒廠”ip:182.118.12.★)
國家糧食局:“重度不宜存”的定義是“儲存品質嚴重下降”,意味著應該盡快使用、盡快消費。這與出庫后的用途沒有必然聯系,只要符合有關釀酒用原料糧的標準就可以用于釀酒。
六、國家下一步有沒有把“糧食銀行”全國推廣的計劃?
人民網網友:看報道說,有的地方出現了“糧食銀行”,就像正規銀行一樣,農民愿意啥時候取就取,也能換成錢或者成品糧,有人給保管還不用擔心霉變,這種方式很好啊!能很好的促進糧食產業化。國家下一步有沒有把“糧食銀行”全國推廣的計劃?(網友“糧食銀行”ip:122.143.8.★)
國家糧食局:“糧食銀行”作為一種新的糧食購銷經營模式,把種糧農民的利益與糧食經營者的利益緊密聯結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儲糧難問題,有利于農民根據市場糧價變化銷售糧食,是搞活糧食流通的一種有益探索。今后,需要在“糧食銀行”的運行實踐中進一步認真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和解決經營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問題,不斷完善“糧食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進一步發揮其減少糧食產后損失、促進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
七、現在有沒有升級一批老舊糧倉的計劃?
人民網網友:您好,我是糧食局的基層員工,我們這個小城市的倉庫已經很老了,看護很費功夫,請問總局現在有沒有升級一批老舊糧倉的計劃?(匿名網友ip:61.55.141.★)
國家糧食局:自2006年以來,國家每年安排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于主產區承擔中央政策性糧食收儲庫點的維修改造,同時,地方政府及糧食倉儲企業也積極籌措資金,加大糧食倉房維修改造工作力度。通過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引導,糧食主產區的倉儲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科學儲糧水平不斷提高,一些地區露天儲存糧食的數量大大減少,對增強糧食主產區的倉儲能力、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溝通協商如何進一步加大糧食倉庫維修改造力度的問題,以全面提升糧食倉儲能力。
八、面對外資糧商的競爭,怎樣扶持國內糧食企業做大做強?
人民網網友:中國經濟現在這么好,外資都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關于外資糧商進入中國的報道,說他們進入中國之后大肆擴張,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倒閉了一批本土的中小企業。請問糧食局,怎么才能扶持國內糧食企業做大做強?(網友“333”ip:122.227.222.★)
國家糧食局:目前,在國家對糧食購銷、加工等產業指導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外資企業與國內多元市場主體公平有序競爭,共同促進糧食流通產業繁榮發展。國內糧食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做大做強,提高市場競爭實力。主要可以通過加大企業兼并重組力度,采取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做法,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要積極擴大經營范圍,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條,搞活糧食經濟和推動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改革用工和激勵制度,向科學管理要效益。
九、有沒有把互聯網和數字技術運用到糧食領域的計劃?
人民網網友:您好!我是一個it從業者,現在互聯網遍及各個領域,但似乎在糧食領域運用還不夠,但是使用互聯網會大有作為啊!收糧的時候運用數據庫能夠很大節省人力物力,用數據來為糧食質量檢測,儲糧倉庫能夠運用數字技術調控溫度濕度,賣糧的時候也能夠根據網上的物價來決定賣不賣,賣多賣少。不知道國家有沒有把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深入運用到糧食領域的計劃?(網友“挨踢”ip:59.175.130.★)
國家糧食局:糧食行業是較早應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行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糧食行業已經從互聯網技術應用逐步過渡到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廣,同時,糧食行業深入開展糧食信息化技術的研究工作,為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供技術支持。
一是信息技術在糧食收購環節的應用。“十一五”期間,糧食行業開展了以rfid技術(即射頻識別技術)為主的糧食收購信息化技術示范,通過開發糧食收購卡,集成糧食收購品質和價格信息,為農戶實時結算提供技術保障。在糧食收購檢測方面,糧食收購后品質檢測設備,例如粉質儀、拉伸儀、吹泡儀、硬度儀、無損檢測設備等均已實現數字化,為我國糧食收購品質檢驗工作提供服務。
二是信息技術在儲藏環節的應用。目前,大部分糧食倉儲設施均開始應用“四合一”技術之一的“糧情測控系統”,能夠實時了解糧倉內糧食溫度信息,提高處理糧堆變化的反應速度,減少了糧食損失。同時,糧食科研單位在糧食儲藏方面積極開發并推廣rfid、無線網絡傳輸等數字化技術,實現了糧食倉庫的全過程管理。例如,在江蘇常州進行的rfid技術研發與糧庫標準化示范管理,將機械化糧庫作業信息采集系統、糧庫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等相集成,提高了糧食倉庫的管理水平。目前,這一技術已在有關省份進行推廣和應用。
三是信息技術在糧食銷售、物流環節的應用。糧食領域利用互聯網和相關的數字技術組織糧食現貨和期貨交易,實現了糧食交易的電子化和信息化。包括:構建了全國統一的糧食競價交易平臺,實現跨區域糧食現貨的網上競價交易;以鄭州、大連商品交易所為中心開展糧油相關產品的期貨交易。同時,通過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深入開展了糧食電子商務服務應用模式研究,并積極探索了糧食電子商務的多種交易方式,在有關糧食交易平臺上進行了技術應用示范。此外,加強糧食流通安全追溯管理控制方法的相關研究工作,在河南對散糧汽車運輸方式進行實時跟蹤、監控與調度應用示范,取得了明顯成效。
十、我國現在有沒有一個制作調和油的規范標準?
人民網網友:市場上調和油太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亂調的,最多標明各種成份,但是比例都不說清楚。我還是愿意買純花生油、純豆油,總覺得比亂七八糟亂調的成份要好。我國現在有沒有一個制作調和油的標準?希望以不危害人體健康的比例配比為標準,規范調和油市場。(匿名網友ip:61.164.153.★)
國家糧食局:為解決調和油市場存在的標簽標識與實際含量不符等問題,保證消費者權益,從2004年開始,國家糧食局即組織糧油科研院所、有關院校和油脂生產骨干企業,研究調和油組成成分檢驗技術等問題,并積極著手制訂調和油國家標準。今年5月,國家糧食局已將《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上報歸口主管部門,正待批準發布。
(楊迪)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