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茶企在工藝上進行創新和改進,大力進軍茶葉衍生品市場,因此給茶葉加點“料”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如菊花+普洱制成菊普茶,柑桔+普洱制成橘普茶,荷葉+黑茶制成荷香茯磚等。茶葉“跨界混搭”后的新品種,往往由于制作工藝復雜、宣傳功效獨特,價格水漲船高,每斤從幾百元至數千元不等,成為茶市場的生力軍。究竟這種茶葉的“跨界混搭”是玩概念營銷,還是真有獨特功效?它們的市場前景如何,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提起茶葉的“跨界合作”,不得不提廣州市民最熟悉的菊普茶。很多愛喝茶的廣州市民都很熟悉所謂的菊普茶,即以菊花和普洱茶混合入茶沖泡。雖然這只是簡單的組合搭配,但茶友在品嘗濃郁普洱茶香的同時,也能品出其中菊花茶的清香。
菊花清熱、熟普暖胃,在中醫上,菊普茶是一味藥,針對肝陽上亢型的體質,對眩暈、耳鳴、頭痛頭脹、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等征候有幫助。可見,菊花配普洱是有道理有傳統的,在云南生產的普洱茶中,本來就有已經配好的菊普茶。
廣州市荔灣區普洱茶文化協會會長吳家榮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州西關興起飲普洱的習慣,當年在很多老茶樓,“菊花+普洱”即“菊普”最受人推崇。很多茶品都是西關人在長期的品茶中挖掘出來的。很多時候,全國的茶商都會關注荔灣地區的飲茶風向,一旦某種茶在這里被追捧,很快就會風靡全國。
在芳村茶葉城的一間花茶行,老板娘告訴記者,最近不少消費者都來選購一些貢菊,回去之后跟熟普拼配在一起沖著喝。“這么做主要是追求口感上的創新,其實功效的發揮主要在菊花上面。”她認為,最好不要把菊花和普洱壓在一起制茶,因為菊花的保質期只有幾個月,跟普洱壓在一起不利于保存。
如果說菊普是茶葉“跨界合作”的初級階段,那么橘普的結合方式則更為深入復雜。記者了解到,橘普的制作工藝相對復雜,首先挑選新鮮柑桔并在其底部割開一個小洞,把里面桔肉掏出來后放入普洱茶,最后經過一定時間的爐溫暗火烘烤和曬制,一個完整的橘普才能形成。
記者在芳村茶葉市場上隨機走訪了十幾家茶店,發現橘普遍地開花,大部分經營普洱的茶行都擺上幾款橘普茶。不僅數量上去了,花樣也不少。有散裝的,有罐裝的,有盒裝的,有漂亮的禮盒裝。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