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黃鱔養成了大產業
中國水產門戶網據楚天金報訊:黃鱔養殖是仙桃的傳統產業,在水產養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仙桃黃鱔俏銷全國多個城市,2010年,仙桃黃鱔“拱”進了上海“世博會”,目前,在上海市場上占據了七成以上份額。去年,仙桃黃鱔產量達到5萬噸,產值過15億元,今年預計產量將超過6萬噸。
來自湖北省水產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除湖南、安徽有少量的人工養殖外,集中連片養殖主要分布在我省仙桃、洪湖、監利、潛江等地,年產量超過1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養鱔大省,年產值30多億元。今年三四月份,黃鱔收購價一度達到每公斤120元的高價,成了名符其實的“軟體黃金”,讓成千上萬養殖戶走上致富路。
養殖
農戶開著轎車去魚池喂魚
仙桃養鱔大戶年純賺20萬元
位于江漢平原腹地的仙桃市,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早在30多年前,這里很多人就以捕撈、販賣野生黃鱔為生。
幾名養殖戶琢磨出的“網箱吊養法”,讓仙桃市名不見經傳的張溝鎮先鋒村很快在全國出名。
“其實,黃鱔養殖經歷了一波三折。1998年,先鋒村的養殖戶采用稻田埋網法養殖黃鱔,勞力大、魚病不好防,產量上不來,遭遇了巨大的壓力”,先鋒村村主任劉小澤回憶道,“我當時就賠了幾千元,虧得只掉眼淚啊!”
之后,他和先鋒村書記陳江啟等人反復試驗,終于在2000年摸索出能大幅度增產的“網箱吊養法”,到年底,養殖效果明顯,黃鱔增長了2倍。隨后,這一養殖方法在先鋒村推廣。到2009年,該村養鱔面積達到3000多畝。先鋒村成了“黃鱔村”,“黃鱔村”又催生出了“黃鱔鎮”。
“當時,膽子大點的,如今都成了養殖大戶。”劉小澤說。
林成高兄弟就是先鋒村的養殖大戶,“不搞大,搞不到錢”,一見面,林氏兄弟就向記者聊起生意經,“早些年,魚苗七八元一斤,成魚二三十元一斤,中間價差大,但現在差價越來越小,不搞規模化養殖很難賺到錢。”
靠養黃鱔掘了“第一桶金”的林成高的哥哥,在村里蓋的獨棟小洋房寬敞明亮,裝修絲毫不比城里人遜色。他還在仙桃市區買了商品房,平時不住村里,只在黃鱔養殖季節回來,因為魚池請了工人幫忙打理,他想去魚池看看總是開著轎車。
來源:楚天金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