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向現代化農業、規模化經營方式轉變,是廣西糖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痹谧蛉张e辦的“2012鄭州農產品(白糖)期貨論壇”上,廣西糖業協會副理事長農光表示,落后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已嚴重阻礙了甘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改造現有的傳統農業、走現代化農業之路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農光說,三十年改革開放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給廣西糖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從80年代初開始,廣西糖業得到合理調整,在旱坡地上建立了行業基地,解決了糧糖的用地矛盾,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發展糖業的政策和措施,糖業得到了迅速發展。2007/2008榨季開始,廣西就已成為僅次于巴西圣保羅州的全球第二大產糖省區。
“但廣西食糖產量自創下941萬噸的歷史新高后,近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鞭r光認為,除了受冰凍、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外,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有兩個方面:一是落后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嚴重阻礙了甘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二是大面積的旱坡地缺乏水利灌溉措施,無法保證甘蔗的穩產高產。目前廣西1500萬畝甘蔗地中,95%都是旱坡,水利設施非常落后,一旦遇到嚴重的春旱或秋旱,甘蔗產量就會大幅度下降。
農光認為,受到自身條件的制約,改造現有的傳統農業,走現代化農業之路是廣西糖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他介紹說,目前廣西已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把土地流轉,通過小塊變大塊,提高甘蔗單位面積產量。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豐水縣,本著農民自愿、政府引導、企業推動的原則,去年已成功實施了62000畝小塊變大塊的土地整合。“原來20畝地有40塊,現在變成一個整體,塊塊都通公路和水,有利于搞水利化、機械化,還有管理的科學化,實際產量比原來提高了很多”。
農光表示,“除了土地整合以外,還要搞好農業機械化,因為這是甘蔗高產穩產的重要保證。只有通過土地整合、機械化,才能夠實現甘蔗生產規模化、水利化、管理科學化,才能有效提高產量”。
為了實現我國制糖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廣西1100萬噸的產量目標,農光建議,國家宏觀調控部門要公平、公開、公正、透明,重視和加強對食糖儲備的調控,穩定合理的蔗價和糖價。“國家可以減免制糖企業的負擔,以保護制糖企業和糖農的利益”。另外,“為保證主產區的生產,做到蔗糖基本自給,希望國家能夠提供像糧、棉、油,以及生豬產業那樣的到位補貼,國家直補到企業,企業直補給農民。只有這樣,才能使廣西糖業穩定、健康發展”。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