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的游戲規則正在改變。
過去10年,白酒產量從420萬千升增長至1026萬千升,增長了2.5倍(見圖1);但規模以上酒企的營業收入從不到500億元發展到接近4000億元,擴大了8 倍(見圖2),年均復合增長為22.4%,營業收入的增長遠超產量的增長。
應該說,過去的10年對白酒行業來說,是“黃金十年”,那么未來的5年或者10年,中國白酒又將是怎樣一種景象?
“我認為,白酒產業將從成長期轉入成熟期,產業成長速度逐漸變慢,競爭日益激烈,游戲規則正在被改變。”安徽孟躍營銷管理咨詢機構董事長孟躍如此表述。
“2013年,白酒行業會從整體繁榮過渡到個體企業分化的局面;2014年,則從企業個體分化發展最終形成行業整體的結構性過剩,白酒行業或將迎來發展拐點。”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黃付生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說。
白酒社交屬性增強
理論上,白酒屬于消費品,它的發展應該與經濟增速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相關。但過去10年我國gdp和人均收入僅分別增長了4倍和3倍,年均復合率分別為16%和13%,遠低于白酒產值的增長,因此這兩個指標似乎不能充分解釋白酒行業發展的趨勢。
究其原因,黃付生認為是“白酒消費屬性發生了分化”。
過去白酒主要作為嗜好品消費,一般以家庭佐餐為主,具有經常性和一貫性飲用的特點。而隨著社交活動的增多,白酒嗜好性日常飲用已經大幅減少,還作為嗜好品飲用的人消費多集中在低端產品(價格多為100元/瓶以下的品種)。而社交性聚餐消費、禮品消費的比重越來越高,使其中高端和低端產品的消費屬性直接發生分化,即低端白酒的快消品屬性突出,價格敏感性較強;而中高端白酒的可選品屬性越來越突出,價格敏感性下降。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緩
與政務商務活動高度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尚可以解釋白酒過去10年的高速成長。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001年的3.7萬億元,發展到2011 年的31.1萬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3.7%(見圖3),基本與白酒產值增速步伐一致。
來源:《華夏酒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