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漲價再度觸動居民心弦。實際上,截至8月份,國內5升包裝的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年內漲幅已分別達1.52%、5.77%和13.17%。
大豆油脂漲價,荷包鼓起來的并不是民族壓榨企業。據相關統計,2009年至今,中國累計進口美國大豆近2億噸,僅此就給美國豆農和貿易商送上了700多億美元的紅包。
“這榨的哪是油水,簡直就是苦水啊!”在外資的全線滲透和擠壓下,民族大豆壓榨企業只能這邊咬著牙收豆,那邊忍著痛壓榨。
相關專家認為,食用油年年約談、年年漲的現象和我國喪失大豆產業鏈主導權密切相關。面對四年輪回的困局,政府應當在構建食品安全體系上下功夫,而不能僅僅過多地指望約談效果。對企業而言,更好地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全面提升自身競爭力則是當務之急。
我們的油脂滋潤了誰
“小伙子,您說這桶油要合幾塊錢一斤?”9月6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一家知名超市,一位大約60來歲的老大爺苦笑著問促銷員。“怎么也得16塊錢一斤吧?如今省油就是省錢呀!”他又自言自語說道。
“民以食為天”,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老百姓最基礎的生活食品,不過近日來食用油輪番漲價可愁壞了不少老百姓。老大爺一番話的背后,恰恰傳遞出居民面對漲價的被動和無奈。
近日,由于受全球自然災害及原料市場青黃不接、價格一路飛漲等因素影響,國內食用油價格也隨之攀升。實際上,自2009年以來國內食用油價格就呈現出總體上調格局,以豆油為例,新華社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8月份要比2009年1月份上漲16.74%。
通脹壓力從來沒有離開居民的視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商務部特聘專家祝寶良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8月份cpi回升至2.0%并不意外,雖然油脂價格占比并不高,但不可忽視豬肉和糧食的漲價因素,尤其在季節性壓力來臨的情況下。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