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食品價格尤其是鮮菜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8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重返2時代,增速為2%。其中,豬肉價格環(huán)比七個月來首次上漲,但同比仍有18.5%的較高跌幅。而根據(jù)此前cpi的數(shù)據(jù)看,只要豬肉價格增速下跌,cpi就會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食品和制成品權重在現(xiàn)行中國cpi的構成成分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尤其是食品的權重在30%以上,因此,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很大,坊間甚至戲稱中國物價指數(shù)可改成“china pig index”(中國豬肉指數(shù))。
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需求結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統(tǒng)計局應當定期對家庭需求結構進行調查,根據(jù)調查情況及時修正cpi的構成權重,才能真實反映物價情況。
■ 市民聲音
“漲啊漲的已經習慣了”
●李女士(北京市民 29歲):
我昨天剛去過超市,感覺東西一直都比較貴,而且總有個別產品價格在上漲。我經常買的一種餅干,一年前是12元,昨天一看已經漲到15元。還有花生油,現(xiàn)在150元一桶,過去也就100左右吧。
大米也漲了,這幾年我固定去一個攤位買大米,從7月份開始,大米漲了2毛,現(xiàn)在是2塊6了。再就是感覺今年的水果特別貴,去一趟菜市場,水果花費比蔬菜和肉都要多。
所以,物價整體還是在漲,只是有漲得快慢之分,這幾個月應該是慢速增長。我們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物價上漲,對物價已經不如前幾年敏感了。只是,物價上漲什么時候到頭呢?
■專家意見
“統(tǒng)計局應修改cpi權重”
●曹建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大家看的都是cpi的同比數(shù)據(jù),去年物價高漲,翹尾因素比較高,這是今年cpi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由于過去的積累,實際上目前的物價的總體水平是比較高的。
同時要看到物價總水平與居民收入之間的關系,目前經濟不景氣,居民的收入增長減慢,在物價與居民收入增長不匹配的情況下,老百姓也會感到物價高。
從cpi的構成看,食品價格的權重占到30%以上,因此cpi受食品價格的影響非常大。而近幾年過快上漲的房價卻沒有在cpi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目前,房價以“虛擬租金”的方式表現(xiàn)在cpi中,但是這種方式反映的住房價格上漲速度較慢。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