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市場的炒作熱點或許將轉向玉米。
每當臨近美國農業部(usda)月度供需數據出爐的時候,外盤市場資金就會圍繞作物產量預測的調整而進行博弈。而本周三usda最新的9月作物供需報告將公布,有國際權威機構預計,usda將繼續下調美國玉米產量數據,這或對美盤的玉米市場有所支撐,而豆類產量調整的空間似乎不是很大,后市豆類產品的價格表現或遜于玉米。作為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期貨經紀商之一,美國rjo期貨公司近日指出,基于美國玉米收割面積和畝產的預期數據,預計本年度美國玉米產量為103.25億蒲式耳(下稱“蒲”),平均畝產為120.3蒲,比usda上月預測的107.79億蒲減少4.54億蒲。
面積拖累玉米產量
今年以來,美盤農產品市場就總體呈現豆類領先玉米等作物價格上漲的情況。從最新的數據看,cbot大豆期價自年初開始一直維持整體震蕩上升,8個多月以來漲幅超過45%。而該市場的玉米價格在6月中旬才開始爆發,如今僅僅比1月初上漲23%左右,在今年的前5個月,cbot玉米期貨主力的價格一度還下跌了15%以上。雖然都受到干旱天氣的推動,但資金對大豆的助推力量遠遠強于其他作物,cbot大豆期價在9月4日還以1789美分/蒲刷新紀錄高位。
大豆的這種強勢地位可能很快將“讓位”于玉米。rjo公司報告指出,上個月usda預測的美國玉米收割面積為8740萬英畝,目前看來,這一預測明顯偏高。在過去年份中,當美國玉米畝產低于玉米走勢水平達15%時,收割面積占比約86%,而今年收割面積預測為8740萬英畝,收割面積比達90.6%。按86%收割比率計算,則收割面積應下調至8290萬英畝,較上月預測減少450萬英畝,而玉米產量將下調5.5億蒲。據介紹,收割面積調整將對長期玉米價格產生巨大影響,因為面積差異達到200萬英畝將使玉米產量變化2.4億蒲左右,相當于平均畝產變化2.7~2.8蒲/英畝。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