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陜西榆林市靖邊縣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在特色產業上首次嘗試種植棗樹,共營造棗樹經濟林2000畝。
靖邊縣光照時間充足,晝夜溫差大,海拔較高,發展種植棗產業具有得天獨后的有利條件。然而,多年來該縣一直沒有種植棗樹的習慣,始終認為土壤、氣候等因素不適合種植棗樹。該縣相關部門經過科學分析、反復調研論證及與棗樹種植區域對比后,得出靖邊縣不僅是棗樹的適生區,而且是優生區,決定先期搞試驗示范,試驗成功后將進行大面積推廣。
該縣把發展棗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將棗樹經濟林示范基地建設項目作為全年150項重點經濟工作任務之一,并爭取市縣資金100萬元,營造棗樹經濟林2000畝。該項目共涉及全縣7個鄉鎮,12個行政村,1個國營林場,主要品種為俊棗,栽植總面積1600畝,占總面積的80%;其它試驗性品種中寧圓棗、哈密圓棗、山西梨棗、圓棗共400畝,占總面積的20%。造林所需苗木由縣林業部門統一從延安市及鄰省和市內紅棗主產區采購和調配。
為了確保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的質量和進度,確保試驗示范有成效,縣上專門成立了棗樹經濟林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技術保障組。并帶領相關人員前往延安市經濟林示范基地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地考察。同時,在種植前,聘請了延安市延川縣林業局資深專家劉玉忠在龍洲鄉龍二村對各鄉鎮、村委負責人及種植農戶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棗樹栽植與管理技術培訓,就棗樹苗木管理、栽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進行了現場演示講解。通過此次培訓,與會人員初步掌握了棗樹的栽植管理技術,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項目實施中,該縣林站在每個鄉鎮落實了1-2名技術指導人員對工程實施全程監理,實行技術質量和技術人員終身負責制,確保棗樹種植項目取得預期效果。今年,該項目建設已全面完工,成活率達85%。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