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我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業,國民經濟有序發展,國家財力逐步增強的時代,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格局的情況下,新農村建設正在由點到面,由示范到普遍推廣階段??s小城鄉差別,提高農民生產、生活質量,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社會成為了當前及今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但是,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糧食產業副業化的傾向。
新農村建設的突出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農民向社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這三個鮮明特點,適應了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方向,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偏差。具體來講,就是糧食生產副業化的傾向比較明顯。農民向社區集中糧食生產的“遞減”效應
新農村建設在農民的居住方面,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改變了農民分散居住為集中居住,也就是農民向社區集中。將若干個行政村或自然村進行整合,統一規劃建設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健全的公共服務、有效的組織管理和較強的產業就業支撐的農民就地城鎮化的新型農村社區。這種居住方式,最大限度地節約社會總成本,最大限度地實現土地的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推動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就業結構和管理方式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為城鎮快速發展提供平臺和支撐。本來是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新的契機,但是,在實際進行中,或多或少對糧食生產產生了“遞減”效應。
直接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減少。一個新型農村社區,少則三五百戶,多則上萬戶。這些農戶過去主要從事糧食生產,在集中居住之后,由于環境的變遷,他們不可能再在承包地從事糧食生產。因而,直接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自然而然地減少了。
對糧食消費的絕對量增加。農民進入新型農村社區后,不但需要口糧消費。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對肉禽蛋奶等食品的需求也將與日俱增。這些產品需要以糧食及其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進行轉化,無疑要加大糧食的消費量。
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