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是丹陽市“四城同創”、“八個提升”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期,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的攻堅期。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事關糧食流通產業轉型升級,事關糧食安全保障水平,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11年10月,省糧食局在沭陽召開了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發展會議,明確“十二五”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總體要求是:以“整合資源、內聯外引、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為指導,立足存量資產聯合重組整合,引進增量資本優化產權結構,拓展產業鏈條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構建市縣(市、區)糧食集團(購銷總公司)、糧食物流(產業)園區、中心糧庫及骨干糧庫三位一體的地方糧食流通產業體系。
當前,該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面臨多元主體的激烈競爭,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面臨上級扶持從普惠扶持向重點扶持的政策轉變,必須堅持以做實做活、做強做優作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推進力度,整合資源要素,優化企業布局,走產業化、集團化、規模化道路,充分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
一、該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布局現狀
目前,全市共有國有糧食購銷企業25家,占地76萬平米,年購銷總量45萬噸左右。從整體上看,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上存在客觀瓶頸。突出表現為:
一是數量多、規模小。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共有各類儲糧倉容20萬噸,分布在全市25個購銷企業46個庫點,平均每個庫點4350噸倉容,50%的庫點規模小于5000噸。
二是布局散、功能差。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布局肇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鄉鎮工業發展,全市糧食生產格局已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部分經濟發達鄉鎮已無余糧可收,有近30%的庫點已經完全喪失收購功能。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