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都區地處鹽城市城郊結合部,歷史上是產量大縣,現擁有土地面積157萬畝,人口72萬。糧食市場放開以后,這里的農民生產糧食留足口糧后,余糧流入市場。鹽都區糧食局創新思維,把太倉糧食銀行的經驗同本地區開展放心糧油進農村活動聯系起來,在重點集鎮成立“糧食銀行”,走放心糧油進農村與糧食銀行一體化道路,實現了農民、企業雙贏。以江蘇鹽城江海糧油收儲有限公司(原樓王糧管所)為例,具體做法是:
一、“一體化”運作模式
“糧食銀行”是一個為農民提供糧油存兌業務的非獨立服務機構;是借鑒金融銀行的運作模式,以銀行的理念來經營糧食。農戶只要把當年收下的稻谷送到“糧食銀行”,檢驗人員就會根據來糧水份和出米率等指標開出糧食銀行收購入庫專用碼單,計量入庫后由業務人員根據糧食銀行專用碼單上的檢驗指標,折算出凈稻谷數量和兌換標準大米的出率,填好存折,發到農戶手中。以后農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憑存折隨時到“放心糧店”兌換大米、食用油、面粉、掛面等其它糧油復制品或把原糧按當日市場價銷售給銀行,也可提取原糧。它的好處:糧權在農,存糧在庫,存取自由,保值增值,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農村資源,將儲糧農民與糧食購銷企業緊密聯系起來,既能帶動農民進入市場,又能促進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既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存糧農民的利益,又能讓農民吃到放心糧油;既能解決農民售糧時的惜售思想,又能轉移糧食購銷經營風險。最大的好處保證糧庫在多渠道競爭中掌握穩定的糧源,同時通過服務又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一體化”運行的發展設想
(一)第一步:通過2-3年宣傳運行吸納本鎮區域10000人以上口糧存入糧食銀行,按人均每戶口糧200公斤計算,存入稻谷2000噸。通過米廠加工稻谷的副產品抵收購費用、保管費用、加工費用后,按現行市場價測算:可得差價100-150元/噸,累計實現經營性利潤20-30萬元。
來源:鹽都區糧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