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京南生態第一鎮”之稱的北京大興長子營鎮種植的冬棗已陸續成熟進入了采摘期。近日,筆者在該鎮千畝冬棗示范基地建良冬棗園里面看見,一串一串的冬棗把棗樹壓彎了腰,如果沒有竹竿在支撐,怕早就被壓折了,而且鴿子蛋般大小的冬棗都半邊紅臉。在采訪過程中看到自駕車來游玩的李先生便對記者說,他是采摘園里的回頭客,每年中秋前后都要來這里采摘貨真價實的冬棗,而且會多摘點給親戚朋友捎回去。以前沒有那么多人知道這里,現在知道的人越來越多。
建良冬棗園的經理張鐵良告訴筆者,冬棗成熟期較晚,北京地區的冬棗大概要等到中秋過后才進入采摘期,那時候的的冬棗口感是最好的。他還說,有些小販為了提早把冬棗進入市場,把本不到采摘期的冬棗提前下樹或用其他棗冒充冬棗,甚至一些批發市場里賣的冬棗是用糖精納水泡紅的,看似鮮艷,長期食用會危害人體健康。
長子營鎮近年來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引種冬棗入鎮。建成的千畝精品棗示范區是目前北京市冬棗種植面積最大的園區,占地面積1300余畝,以種植冬棗為主,品種有20多種。該鎮新引進的葫蘆棗形似寶葫蘆,平均單果重7克~10克,含糖量特高,酥嫩味甜可口,品質上乘,于9月底成熟。同時還引種了京棗39號、悠悠棗、尜尜棗、贊皇大棗等10余個新品種。另外還增加了早熟、觀賞品種,延長了冬棗的觀光、采摘期,使廣大游客從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都可以觀光、采摘。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