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大米”兒童試驗的調查在艱難推進,渴望真相的公眾,仍在等待謎團解開。
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蔭士安的說法存在造假嫌疑,他所稱的“合并試驗”實際上早在2007年已經有過試驗結果。
就在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蹊蹺刪除由蔭士安牽頭負責的編號為30571574的項目,而該項目正是卷入“黃金大米”試驗風波的項目。
5年前已有試驗結果
9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黃金大米”事件的最新調查結果。中國疾控中心表示,蔭士安研究員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名稱為“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項目編號:30571574)。課題執行日期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課題的研究內容僅涉及穩定同位素標記的菠菜中類胡蘿卜素轉化效率研究,沒有轉基因大米的研究。
蔭士安表示,考慮其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博士負責的美國nih項目均有菠菜中類胡蘿卜素轉化效率研究內容,故將2個項目的現場工作合并在一起進行。
然而,記者在一篇《學齡兒童體內植物源性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論文發現,蔭士安早在2007年9月就已經署名發表了這篇論文。論文表示,該課題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正是30571574。
據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初步調查結論表示,“(編號為30571574)課題現場工作于2008年5月在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進行。
然而,《學齡兒童體內植物源性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這篇論文卻稱,試驗選取的浙江某農村小學7~9歲兒童32名,受試兒童前7天每天午飯及晚飯兩組分別補充氘標記菠菜(美國塔夫茨大學提供)及胡蘿素油膠囊,并在試驗后采集靜脈血測試,以計算菠菜及純品油膠囊中胡蘿卜素的轉化效率,并最終得出了試驗結論。也就是說,這個課題的試驗現場在浙江。
在已經得出試驗結論的情況下,是否是蔭士安在2008年又將同樣的試驗搬到了湖南重復進行?如果是重復進行,其目的是什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