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產邁向九連增奠定“百價之基”
中國今年糧食生產有望實現“九連增”。糧價是百價之基,這表明中國的糧價可以不受外來沖擊,保持基本穩定,也可從根本上為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奠定物質基礎。專家認為,在當前力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大背景下,糧食增產和糧價的穩定,為財政貨幣政策的運用創造了寬松環境,也為宏觀調控措施拓展了操作空間。
全年糧產有望“九連增”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達12995萬噸(2599億斤),比2011年增產356萬噸(71億斤),增長2.8%,超過1997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九連增。目前,我國的秋糧正處在生長后期,據農業部田間農情調查,今年秋糧長勢良好,豐收有基礎,全年糧食有望實現九連增。據農業專家介紹,今年全國秋糧面積比去年增加1100萬畝左右,這為秋糧豐收奠定了基礎;北方地區今年降雨偏多,旱地作物長勢明顯好于往年;前段時間北方發生的蟲害已得到遏制,近期的臺風和強降雨對主產區的影響也有限,總的看,糧食形勢較為樂觀。
多年來,中國始終把發展農業作為“重中之重”、“國民經濟的基礎”,擺到突出位置加以重視。目前,18億畝的耕地紅線、95%的糧食自給率底線,已成為共識。按照這一思路,政府先后實行了“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并實行了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按照“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戰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梯次構建惠農促糧的長效機制。在大力發展農業科技的同時,政府還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多次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水平。
對于穩定物價作用不凡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糧食實現“九連增”對于穩定國內物價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期國際糧食市場劇烈波動,我國糧食市場穩定運行——糧價平穩,糧食生產波瀾不驚。“百價之基”的穩定,對于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穩定市場供應起到重要作用。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韓一軍表示,國際糧食危機不會全面波及到國內市場。我國主要糧食品種庫存水平非常高,特別是小麥庫存可以滿足全國將近一年的消費。相比只有3%單一關稅的大豆,我國小麥、玉米和大米還有關稅配額保護,國際價格很難直接傳遞到國內市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