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過去,綠油油的茶園生機勃勃,如果不細看,你都不曾發現,這些茶葉不知何時又吐了幾瓣嫩芽。安溪人愛茶懂茶,大部分以茶為生,而如今,一家一戶的茶園模式正悄悄地發生變化,莊園化、規模化的茶園基地不僅帶動茶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為安溪人帶來更多利好。
新思路:茶園統一管理企業茶農雙贏
“安溪虎邱鎮洪恩巖生態茶園基地是企業正在抓緊建設的一個自有基地,通過租賃,茶企把一家一戶分散的茶園集中起來統一管理、集約經營、配套建設茶葉加工廠,同時結合造林綠化、水土流失治理,甚至是旅游開發等。”望著洪恩巖一望無際的梯田,滿目都是綠色,八馬茶葉生態茶園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以前我們只知道守著茶園,如今,思路開闊了,茶園不僅可以實現規模生產,包括茶葉質量、品種、數量、農藥可控性都可以有統一的標準和規劃,甚至可以發展茶園旅游產業。”虎邱鎮茶農老張表示,企業讓他們這些茶農通過返聘的形式繼續種植自己喜愛的茶葉,“如今不僅身份變了,連收入也提高了。”老張笑著說。
據介紹,在這種“龍頭企業主導、契約化鏈接、公司化運作,社會化服務,集約化經營,莊園化取向”的茶葉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下,各方利益將實現共贏:通過集約經營、精細管理、標準控制,茶企有了安全、穩定的原料基地;茶農既有茶園的租金收入,同時通過茶企的返聘,還可以成為職業茶農,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得到更多實惠;通過龍頭企業的介入,茶園生態建設資金有了保障,一些生態環境較差的茶山可迅速得到恢復;基地變莊園,可帶動旅游業的發育,促進群眾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繁榮發展。
新變化:水土流失可控產供銷一體化
如今,基地建設正逐步開展,而初期利好安溪人已經開始真正感受到。基地主要綠化樹種包括香樟、火力楠、油茶、羅漢松、黃花繼木、橄欖、杜英等,晚些時候,黃花菜、鹵地菊、街沿草草皮都會起來,到時候虎邱鎮洪恩巖風景變得會更漂亮,更重要的是,可以綜合改善坡耕地帶來的水土流失情況。
此外,抱團發展的茶產業基地還能夠加快茶葉產供銷一體化。通過產業組織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龍頭企業依托品牌、資本、終端、管理等綜合優勢,讓茶葉實現效益最大化;而茶農的茶園通過租賃、合作、流轉等方式,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和規范管理、質量控制,可以為龍頭茶企提供安全、優質、穩定的茶葉原料,讓龍頭企業避免因質量安全問題而“后院起火”,茶產業也可以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
來源:中國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