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8月,我國進口棉花30.6萬噸,同比增加47.6%;2011年9月~2012年8月,共進口棉花544萬噸,同比增加111.3%;2012年1~8月,我國共進口棉花376.7萬噸,同比增加122.9%。
而據美國農業部(usda)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8月31日~9月6日當周,美國2012/13年度陸地棉凈簽約銷售為7.2萬噸。其中,中國大陸當周凈簽約6.02萬噸,較前一周增長12倍,占總簽約量的84%。
作為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進口和消費大國,中國需求大力支撐了國際棉花市場,并成為影響棉價的關鍵因素。
內外懸殊的棉價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外棉花1噸含稅價格1.4萬元,國內棉花價格則為1.8萬元,中國紡織企業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經營困難很大。
近日啟動的2012年棉花臨時收儲價為每噸2.04萬元,比去年提高600元。這意味著本已存在的內外棉價差可能更加嚴重。
為了保障棉農利益,我國2011年9月份進行了收儲,使得2011年底~2012年3月國內標準棉價格一直穩定在19300元~19600元/噸。截至8月中旬,國內棉價比國際市場每噸已高出5000多元,價差較年初擴大67%。
而中國紡織聯合會相關人士指出,消費不振加上產量擴大,國際棉市處于供過于求狀態,導致今年國際棉花價格大幅下降。
2012年5月31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為18731元/噸,進口棉花價格指數m級棉花1%關稅和滑準稅下折價分別為13441元/噸和13954元/噸,外棉較國內棉低出的價差分別為5290元/噸和4777元/噸。本年度國內外棉價差已創下歷史新高。
這一價差已難以通過企業和市場自身調節來消化。“現在的情況是,紡織企業用國產棉肯定虧損,用國外進口棉,還能勉強維持。”上述聯合會人士指出。
配額難解企業之渴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