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連天響的鞭炮回蕩在永登縣武勝驛川水地區。武勝驛鎮火家臺村250座日光溫室扣棚儀式在這里舉行。該村又迎來了一個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大契機。這個原本貧窮落后、自然條件艱苦的小山村,自2002年種植蔬菜以來,村民的收入翻了6、7番。如今,不安于現狀的村民又將目光瞄準了更高層次的日光溫室。“250座大棚建起后,每年直接給村民帶來500萬元的收益。在三五年內,火家臺村村民每年的人均純收入有望達到2萬元。”火家臺村黨支部書記齊玉錄說。
近10年來,無論是中央或省、市,以及地方基層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農村工作。“農民不脫貧、不致富,全社會就不可能實現全面小康。”蘭州市委、市政府對此十分明了,也將著眼點放在優化種植結構,提高農民收入上。可發展現代農業,蘭州如何調整種植結構,走怎樣的發展之路呢?
事實上,蘭州已經走出了大力發展冷涼型蔬菜的特色發展的路子。如今,生長于冷涼地區、品質優良的70余萬畝“高原夏菜”已經銷遍全國,成為蘭州市響當當的品牌。“種植蔬菜,比傳統農作物的收益至少提高10倍,一些二陰干旱山區,甚至可以達到20倍。”市農委種植業處副處長楊發忠說。為此,在今年蘭州市為民興辦的29項實事中,“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被當做硬性任務被確定下來。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