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記者獲悉,位列“中國十大名棗”之首的稷山板棗喜獲豐收,并全面開始采摘,預計今年產量達5000萬公斤,產值將達到6.3億元,已成為當?shù)貙崿F(xiàn)農民收入翻番的支柱產業(yè)。稷山板棗因其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而美名遠揚,暢銷全國24個省(市、區(qū)),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
近年來,山西稷山縣成立了紅棗協(xié)會,注冊了“稷山板棗”商標,制定了板棗發(fā)展規(guī)劃,連續(xù)5年重點實施了板棗科技入戶工程,進行低產林改造。此外,縣政府每年拿出200萬元用于觀光示范園區(qū)建設和技術員的指導費用,現(xiàn)建有村級紅棗協(xié)會22個、板棗專業(yè)合作社28個。目前,全縣棗農人均板棗收入7875元,棗樹示范戶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在此基礎上,大力發(fā)展棗制品加工業(yè),擁有相關企業(yè)83家,年產量4000萬公斤,年產值2.8億元,安置1.2萬余人就業(yè)。
為全面展示稷山“一縣一業(yè)”和“一村一品”的新成就,大力推介稷山板棗,開拓市場,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縣委、縣政府舉辦了稷山板棗金秋文化活動節(jié),活動自9月14日開始至9月30日結束,預計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板棗客商、攝影書畫愛好者等500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