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歷來為鎮江優質茶葉重點生產區域之一,茶葉種植成為丹徒農民創業致富的有效途徑。所創制的地產名優茶深受市民喜愛。但也面臨種植管理粗放、老品種需更新、難打出區域品牌等問題。丹徒現有茶葉專業合作社47家,如何扶持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成為丹徒工商部門急需破解的課題。近年來,我局立足區域特色,堅持政策上從優、準入上從快、服務上從實,管理上把關,全力扶持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為其提供優質環境。
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限制放寬茶葉專業合作社出資方式,在承包期限內和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茶農可以其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放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形式,鼓勵茶葉專業合作社共同組建成立“茶葉專業合作聯社”。對茶葉專業合作社“不收費”、“不年檢”。
提高登記服務工作效能在全市首家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核準權下放至各基層工商所,農民可以就近咨詢、就近申請、就近登記,大大節約申請人辦理業務的時間和成本,使專業合作社的申辦形成咨詢、受理、審批一站式服務完整流程。同時,開通專業合作社聯絡員qq群,吸收各鄉鎮農經站負責同志加入該群,通過網絡互動及時解決合作社登記及運作時出現的各類問題,主動為農民辦理專業合作社登記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服務。
打造茶產業經營鏈條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茶企業和茶農組建專業合作聯社,對栽培技術、品種改良、農資選用、收購流通、品牌定價等進行統一管理,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提高茶葉產品的整體競爭力。同時,積極延伸茶產業鏈條,引導茶葉與旅游“嫁接”,發展茶葉觀光公園、茶葉農家樂,以開發旅游商品茶葉,擴大茶葉經濟效益。
提升茶產業品牌價值開展“商標進農戶進企業活動”,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積極組織企業、合作社利用全國、省農產品博覽會等平臺,提升茶產業含金量。同時,運用“農產品地理標志+企業商標”雙標識方法,做到設計、包裝、授權、宣傳、監管“五統一”,組織專門的茶葉市場執法行動,有效防范侵犯茶葉商標權行為。著力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體形象,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進一步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