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張家港市“菜籃子”工程之一的牛橋放心蔬菜基地300畝連棟大棚全部投用。作為蔬菜基地的業主,于建軍在很多人眼里,一直都是個能“折騰”的人,如今種起菜來,也是不斷在細節上尋求突破,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要千方百計地種出讓市民真正放心的菜”。
牽手省農科院實施“尋種”計劃,篩選最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
牛橋放心蔬菜基地今年1月才投入使用,基地里種植的大部分是常規蔬菜,主要有花菜、青菜、包菜、番茄等十幾個大類。
盡管,大類不多,但每個類別的品種可不少。比如說青菜,這里就種植了13個品種。青菜一直是市民喜歡的大眾蔬菜,自然也是基地必選的種植品種。于建軍告訴記者,剛開始種植時,種子都是周邊的蔬菜種植大戶推薦的。“這些品種他們都是種過一段時間的,肯定可行。”雖然于建軍并不怎么懂種菜,但是他在當地招募了很多種菜經驗豐富的幫手,并按規定給他們繳納了“五金”,由此這些工人也就安心在基地種菜了。
基地的第一批青菜上市后,市場反響很不錯。基本每天都會出現一些零售的小販慕名而來,十箱、二十箱搶青菜。第一批菜走俏市場,于建軍卻變得更忙了;“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最近幾年,氣候、土壤結構等情況都在變,菜的品種也得隨之改變。”“大家喜歡的,口感就要好;要放心安全的,抗性就要好,不生病少用藥。”于建軍很善于借勢,基地成立之初,他就與省農科院一個專家團隊結對,由對方提供技術指導,推介品種。
不久前,省農科院發來了十幾個青菜推薦品種,基地也正式開始“尋種”計劃,在保持常規種植的同時,開辟出了實驗田,試種這十幾個品種,從中篩選出更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哪個品種種出來更好吃,抗性好,病蟲害少,耐熱性好,我們就種哪個。”于建軍表示,基地會一直精挑細選下去,不斷更新品種,在追求安全、放心的基礎上,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
直接從養殖基地拉“原肥”,精細化施肥確保土壤更加健康
基地的連棟大棚外面,一堆堆雞糞堆在田埂上,散發出陣陣刺鼻的異味。
肥料,是農業種植必需的生產資料,無論是有機肥還是無機肥,都能給農作物補充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實踐證明,雖然無機肥見效更快,但由于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對持續改善土壤結構等有更大的優勢。因此,放心蔬菜種植過程中,有機肥已廣泛使用。
與別人不同的是,于建軍選用的有機肥全部是有效成分較高的“原肥”,即直接從張家港市四一農場鹿苑雞養殖基地運過來的雞糞。“因為不添加木屑等輔助成分,所以肥力更高,肥效更好。”據于建軍介紹,他跟鹿苑雞養殖基地簽訂了協議,雞糞全部直供蔬菜基地,保證了基地的田地能充分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農家肥。當然,雞糞并不直接下田,還是要放在田頭堆一堆曬曬太陽,加快有效成分降解,以利于作物吸收,同時也能通過發酵增溫殺死雞糞中的雜草種子。
值得一提的是,于建軍還非常推薦精細化管理。在施用有機肥之前,基地要進行測土來得出施肥配方,然后精細化施用大量有機肥、少量無機肥,以此有效保證土壤中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總量達到平衡狀態,確保給作物提供較為適宜的生長土壤。“當然,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養分,在保證作物生長所需肥料達標的基礎上,我們又有所側重,適量補充該作物所需微量元素,促進其生長。”于建軍說,實踐證明,因地看品種施肥,對提高作物產量非常有效。
“學藝”比利時園藝公司,共同尋求“良好農業”發展路
記者在現場看到,基地大棚里每隔5-10平方米就會掛上用來殺蟲的黃板、白板,再加上誘蟲燈、防蟲網,整個大棚顯得機關重重,害蟲想要吃到可口的蔬菜可謂是困難重重。“能用物理方法防治我們肯定用物理方法,這是降低農藥殘留的有效途徑。”于建軍說,除了在源頭上選擇抗性好的品種外,他們一直在致力尋求物理、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方法。“比如說,種青菜最怕的就是蝸牛,我們就會在溝里放一些引誘劑,將蝸牛都引到溝里,再集中滅殺。”
當然,重重防護之下,一些病蟲害依然不可避免,基地還是會使用一些低毒、無殘留的生物制劑。為此,于建軍很不甘心,今年,他一直在跟比利時一家園藝公司“學藝”,目前,雙方已經正式開展合作,共同尋求“良好農業”發展之路。“從定義上講,‘良好農業’是通過經濟的、環境的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措施,來保障食品安全和質量。在具體生產過程中,要求每個生產環節都非常嚴謹、科學,比如說一棵番茄上留幾個番茄等都有明確標準,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更有嚴格要求,以預防為主,講究無害化處理。”于建軍表示,“良好農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他有信心掌握“良好農業”生產方式,為市民種出更多的放心菜。(蘇州日報)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