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產業富民”重點工程行動計劃,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泰和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發展養殖專業戶和規模養殖場,推行標準化生產經營方式,做大養殖規模,做強龍頭企業,提升產品質量,肉牛生產呈現出強勁發展的良好態勢。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縣完成母牛冷配4.63萬頭,出欄肉牛9.25萬頭,分別占市下達目標任務的84.2%和72.3%。圍繞實現全年目標任務,該縣年初就制定并出臺了《2012年農業產業化工作意見》,把肉牛產業作為“強縣富民”的一大支柱產業來抓,做到早動員,早部署,上下聯動,多措并舉,強力推進肉牛產業大發展、大提升。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肉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責任到人,確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二是健全良種繁育體系。進一步完善鄉鎮、村肉牛冷配站點建設,在保持肉牛生產穩步增長的基礎上,把著力點放在優化結構,提高品質,科學飼養,增加效益上來,重點推廣生長快、產肉率高、品質好的肉牛品種,有計劃地開展二元、三元和四元雜交,逐步構建優質肉牛繁育體系,實現肉牛良種化達80%以上。
三是加快生產基地建設。立足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鼓勵農戶利用遠離居民區和水源地的荒灘、荒坡建設養殖場,發展規模養殖大戶,實現總量擴張,形成規模優勢。同時,積極推廣秸稈青貯與氨化技術,大力推廣秸稈養牛新技術,擴大飼草來源,年種植桂牧一號象草、黑麥草和飼用玉米等牧草達10萬畝以上。
四是完善市場流通網絡。成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發揮其橋梁與紐帶作用,實行訂單養殖,實現基地與企業的有效對接。建立信息平臺,形成準確快捷、經濟方便的信息收集、加工、傳播系統,加強肉牛產業運行情況的監測與反饋,為肉牛生產提供組織和信息保證。發展經紀人隊伍,加強肉牛交易市場建設,完善服務設施,增強服務功能,促進肉牛及其產品市場流通,實現基地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來源:吉安市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