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陵縣籍山鎮約2000畝藍莓基地迎來豐收。位于懷寧縣境內的三橋藍莓園今年種了400多畝的藍莓。截至目前,我省已在南陵、懷寧、肥東、金寨、休寧等地推廣種植藍莓3000多畝,并有加速發展的趨勢。
藍莓有3大商業栽培品種: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藍莓果實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被譽為“漿果之王”。因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5大健康食品之一,列入世界第三代水果行列。
藍莓在種植5年后進入盛果期,每畝一般可產1噸藍莓鮮果,就鮮果批發銷售,一畝至少可收入4萬元以上。目前一般大型超市鮮果每市斤80元左右。如果用鮮果進行深加工,制成藍莓果酒、果醬、藍莓汁、藍莓干等,其經濟效益更加可觀,僅以藍莓濃縮汁為例,國際市場價格每噸達4萬美元。
藍莓栽培最基本的條件包括氣候、園地和品種。安徽屬于長江中下游亞熱帶區,此區域適宜栽培南方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對于自花不實的藍莓品種,必須配置授粉樹。對于自花結實率較高的藍莓品種,配置授粉樹也可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可按1∶1或2∶1比例栽植。
藍莓必須種植在ph值4.5~5.5的較強酸性土壤中才能茁壯成長。土壤質地疏松,透氣性好,濕潤但不積水,有充足的灌、排水條件和設施。宜選荒坡地和林地,坡度大的山地可改造成梯田栽種。
酸性紅黃壤地區的農林經濟開發一直是個區域性的科技、經濟難題。由于土壤酸度高,只適合種植油茶、板栗等經濟效益不高的樹種,加上人工成本高、產品附加值低,每畝山林年經濟效益僅40元左右,不少農民干脆放任山林荒蕪。
安徽沿江丘陵、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酸性土壤面積達234.3萬公頃,擁有大量的有機物料,為藍莓生長提供了充足條件。從生態適應性和果實經濟特性分析,藍莓不僅具有適應酸性和強酸性土壤的優勢,而且國內外市場前景廣闊,有望成為紅壤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理想樹種。
來源: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