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百斤沒問題,多了不行,因為公司自己的加盟基地必須優先考慮……”自進入自產蔬菜銷售旺季以來,每次走進溆浦縣祥福蔬菜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貽祥總是在忙著接電話洽談業務,他告訴記者,像這樣主動請公司為其代售“產品”的蔬菜基地已不下十家。從一名普通的基地菜農到蔬菜公司老總,從昔日為自家基地蔬菜銷售發愁到現在替八大加盟蔬菜基地“代售”,這樣華麗的“轉身”正是菜農張貽祥大膽創新、破解蔬菜基地銷售困境的見證。
溆浦是該市第二人口大縣,據該縣商務部門統計,2008年以前,全縣蔬菜市場70%為外地菜,而近幾年來,隨著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扶持蔬菜產業發展,一大批特色蔬菜、無公害蔬菜、反季節蔬菜相續建立,截止到目前,該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6.3萬畝,有力地保障了“菜籃子”工程安全有序。
“技術過關,產量沒問題,但是銷售打不開,起早貪黑搶市場的銷售模式束縛了產業的發展。”擁有500畝無公害大棚蔬菜基地的菜農張貽祥,談起自己經歷過的“銷售大戰”還直搖頭。張貽祥,溆浦縣盧峰鎮瑤頭村人,2008年,他和弟弟張貽福籌湊資金15萬元,在村里流轉土地30畝,建立了無公害大棚蔬菜基地,憑借張貽福在浙江種菜所積累的技術經驗,基地面積不斷擴大,并向周邊輻射,到2011年,祥福果蔬專業合作社基地面積已發展到500畝,解決當地就業50余人。
張貽祥介紹,500畝的面積,出菜高峰期日產量達8000公斤,因為銷售渠道不暢通,他們只能和種菜散戶一道,凌晨運菜搶早市,累壞了身體不說,因為無法對市場行情進行準確預測,極易造成某些菜品供過于求,浪費嚴重。而與張貽祥感同身受的基地菜農還不少,該縣220畝民生無公害蔬菜基地負責人宋澤金便是其中之一,“銷售難題不破解,基地菜農就無法從繁重的勞力中解放。”宋澤金說,采取有效辦法,暢通銷售渠道已經成為基地菜農的共識。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