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時節正值紅棗采收,山西省晉中市杜堡村村民王連貴經營的上百畝紅棗已是碩果累累。棗園里,成千上萬個白色紙袋將掛滿果實的枝條包裹得嚴嚴實實。王連貴介紹說,棗園采用的是套袋防裂果配套技術,投資不大,效益卻很可觀。每畝只須投入果袋費540元、人工費150元,就可實現80%以上的增產率,畝均增收近萬元。去年,他帶頭搞示范,套袋數量達23000多個,收獲優質鮮棗12000公斤,收入達20多萬元。
據了解,山西省有80多個縣(市、區)種植棗樹,面積達300多萬畝,幾乎“年年有災”。去年,受雨水影響,山西紅棗主產區裂果率達85%以上,造成經濟損失15億元。
針對紅棗裂果和病害問題,從2011年開始,山西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寶明帶領團隊從棗裂果機理和防治技術入手,研發了紅棗多果套袋防裂果高效栽培集成技術。
據介紹,通過采用該技術,不僅可有效預防紅棗裂果,對黑斑病等多種病害也有明顯防控作用。在山西9個紅棗主產區進行的對比試驗表明,套袋棗裂果率為6.79%,沒有套袋棗平均裂果率高達65%~85.42%;套袋棗黑斑病平均發病率為10.8%,沒有套袋棗黑斑病平均發病率為84.3%~95%。目前,該技術已被列為“山西省農業科技推廣示范行動”項目在全省示范推廣。
來源:科學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