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所在獐子島設立黃海海洋觀測站,實時為獐子島海域“診脈”
在中國北方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很多優質肥沃、潔凈的耕地被有實力的國際食品巨頭使用,在這里種植的土豆、玉米等作物,他們的土豆條、玉米棒因此成為市場上最搶手的食品;
在中國北黃海一望無際的海洋上,也有如此般一樣優質潔凈生物豐富的海域,為一家龍頭企業所擁有,他們在這里“種植”海底珍品,他們的海參、鮑魚、海膽、海螺、蝦夷扇貝等,因此而成為國際和國內海鮮市場的精品;
這片潔凈的海域經過多年養護,已發展成為中國現今建成的最大的海洋牧場,這里24小時處在中科院的監控之下——這里有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黃海海洋觀測基站室;
這里就是著名的中國長山列島海域——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所在地。
海上生吃鮮貝放心源于安全
在北京各大高端商場、超市以及一些黃金地段,獐子島海參始終以高端尊貴的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其天然、稀缺、來自海參原產地的信息不斷刺激著消費者的欲望。獐子島在哪里?獐子島的海參生長在哪片海里?那片海有著怎樣的容顏?對于遠離海的北京消費者來說,這一切都充滿了神秘。
每年夏天,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織全國各地的海參經銷商和大客戶親臨海參原產地——大連市長海縣獐子島鎮海上基地參觀,讓客戶和消費者領略這個號稱中國現今建成的最大海洋牧場的風采。
從大連港啟航,一直向東,駛向黃海深處,在到達56海里的地方,有一個方圓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個島就是獐子島,傳說中是以島上獐子成群而得名。在島的外圍,有三個更小的島,分別叫褡褳島、大耗島和小耗島。四個島上一共住著5000多戶人家。千百年來,他們與這片浩瀚的大海作伴,在這里繁衍生息。
來源:遼沈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