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黃河岸邊,一顆顆色澤深紅、果實飽滿的紅棗掛在枝頭,仿佛在歡迎著各方的賓客。
陜西榆林市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是我國五大集中連片紅棗產區之一,是紅棗原產中心的一部分。榆林市紅棗主產區涉及府谷、神木、佳縣、吳堡、綏德、清澗、米脂、子洲、榆陽等9個縣區的100個鄉鎮,棗農人口72.58萬人。
十年來,榆林市堅持立棗為業、興棗富民的思路,積極加快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強化銷售服務體系,延長產業鏈條,紅棗產業已成為我市黃河沿岸農業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是全市農村經濟的一大主導產業。
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黃河之濱建起百萬畝棗林
建國初,榆林市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僅有棗樹5萬畝,到1994年年底,棗樹面積增長到45萬畝。1995年起,榆林市開始實施“百萬畝紅棗基地”建設和“東棗西沿工程”。到2011年年底,榆林市紅棗保存面積達170萬畝,占全省的70%,占全國的近10%,其中掛果面積為135萬畝,正常年份鮮棗產量為35噸至40噸,棗農人均擁有棗樹2畝多。有紅棗萬畝鄉43個,從清澗至府谷的黃河沿岸,棗林片帶相連,形成一條南北長347.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的紅棗林帶。1995年,清澗被列為全國100個特產縣之一,并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2010年又被省上列為“一縣一業”紅棗示范縣。2001年佳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紅棗名鄉”。
“如今,不管走到西安還是北京,各大超市都能看見咱榆林的紅棗,看著紅棗有了包裝進了超市,心里就一陣高興,不僅是因為咱榆林紅棗出名了,更重要的是紅棗成了咱榆林的一項主導產業。”9月20日,經常各地出差的榆林市民高梁說。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