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市在政府引導下成立了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組織農民進行農業生產中有效防范市場風險,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加農民社員收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新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74戶。目前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444戶,同比增長39.8%。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是上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一大特色。上海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郊區特有的江南田園風光,開發以生態、觀光、休閑為主的農業旅游節慶項目,在實現“季季有活動、月月有節慶、天天有游客”的同時,提升農業產業的含金量。如今,奉賢區莊行鎮合作社社員在菜花節期間的人均收入最高可達11萬元,這是過去農民一整年也難獲得的收益。
農業旅游正深刻改變著農民的傳統觀念。合作社圍繞農業旅游節慶項目安排生產計劃,帶動了時令蔬菜種植及家禽家畜養殖。莊行蜜梨60%的銷售份額是通過旅游者購買實現的。合作經營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也有效提升了上海農產品的知名度。
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提升農業生產效能,是上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又一特色。通過合作社的示范引導作用,當地逐步形成名特優農產品種植優勢產業,農戶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嘉定草莓生產專業合作社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對村級各項資產進行統一調配。該合作社將苦瓜、絲瓜等農副產品在草莓大棚輪種,提高大棚利用率,既實現了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又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合理。
為農民增加就業崗位,成為上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新亮點。合作社不僅僅要滿足農副產品的市場供應,更要與現代社會綜合發展同步前進,增加就業崗位。崇明縣上海家扶家果蔬專業合作社在農忙季節可吸納200多個勞動力。由于種植蔬菜的勞動強度低,農村婦女及弱勞動力成為蔬菜采摘及種植的主力軍,人均年收入可達6000元。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上海農民專業合作社依靠專業生產、合作經營,有效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來源:中國工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