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一時的方便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逐漸淡出了許多家庭的廚房。當人們變得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越來越“會吃”,曾經在百姓心中很“香餑餑”過一陣子的方便面,一時間已經成為了“不健康”的飲食代名詞。
近日,國內首份《中國方便面營養健康趨勢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后,方便面行業從2005年480億份的銷售規模到2011年的500億份,7年增長20億份,在業內人士看來,成績幾乎為零。
前世今生
中國大陸的方便面生產一般認為始于1964年。有意思的是,當時北京食品總廠充分發揮了“北京特色”,曾經用手工操作用鴨油生產過油炸方便面。
1970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它采用高壓蒸面油炸工藝,用自己研制的設備年生產出0.02億份(200萬袋)方便面,標志著中國方便面生產正式起步。1978-1980年,北京市食品工業研究所與北京方便食品廠共同研究了班產1噸非油炸方便面生產線,當時候就可以采用間歇式高壓蒸煮工藝和遠紅外干燥技術。及盤整階段。企業利潤嚴重縮水,賠錢賺吆喝的現象成為方便面行業奇怪的一景。
如今的中國方便面陷入了增長困局,據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市場質疑主要是來自營養和健康方面。對比和反觀日本、韓國、臺灣等市場,中國的方便面雖然在廣告和營銷上老“叫囂”著“營養”,然而市場并不輕易買賬,直接用腳說話。有數據顯示,方便面已經成為日韓臺民眾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來源,而相比日韓、歐美等國家的朝陽式發展,我國方便面行業卻仿佛已進入“暮年”。有專家稱,中國大陸的方便面行業,在過去長達8年的“嚴冬”依然無法迎來“春天”后,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
洗牌?
對于企業來說,業內一直流傳著一句話:統一比康師傅晚來了大陸10天,卻在后面苦苦追了15年。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