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明亮、環境整潔、攤位有序……一進門,眼前這個市場完全顛覆了菜市場在記者心中的印象,蔬菜區、肉食區、水產區按類分布,布局合理,過道寬敞通亮,地面干凈。
這就是省級文明示范市場——黃巖天長路菜市場。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市場,只見市場里人來人往,市場貨豐價穩,供需兩旺。
如往常一樣,家住金頂大廈的陶女士買完蔬菜,又饒有興致地在攤檔間閑逛。“現在,環境簡直趕得上大超市。你瞧,地上掉了菜葉子,保潔員很快就會撿起來;這大理石地板,還是防滑的……”
“累了還可歇歇!”市場場長張繼軍告訴記者,在市場小二層,有個專供市民休息的區域,里面有電視和報紙雜志供大家觀看翻閱。休息區旁,則是個“自產自銷”專區,是專門為農民兄弟準備的。“他們可把自家種的菜拿到這里來賣,不用在外擺地攤日曬雨淋那么辛苦。”
“我做了10多年水產生意,以前天天要弄濕鞋子,現在鞋子再也不濕了,”水產經營戶陳明娥笑著指指腳下。
在蔬菜區,走入式的攤位設計吸引了記者。“以前賣菜的在里面,買菜的在外面,要買什么都叫賣菜的拿,總覺得別人拿的都不如自己挑的好。”正在買菜的市民王仙菊說,“現在采用走入式攤位設計,想買什么,我可以一樣一樣慢慢挑。賣的省心,買的也放心。”
“你看,還有電子小票呢。”家住外東浦的黃雯女士剛買了些黃瓜,就攥著小票往門口趕,“我想到觸摸屏上查查,這黃瓜打哪來的?合格不合格?”
除了商品產地查詢,在這臺觸摸屏上,還有價格查詢、消費投訴、市場導購、預警信息、政策宣傳等專區。
在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上,市場方面毫不含糊。每天,都會有一名專業的檢測人員對上市商品進行檢測,檢測項目包括農藥殘留、亞硝酸鹽等6個項目,并在顯示屏上公示檢測結果,而對于肉類產品,則每天排查,保證上市的豬肉都經過了檢測檢疫。
除了“菜安全”,還要“價公道、計量準”。這里所有的舉措,都指向一個目標:讓市區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衛生,更安全,購物環境更優美。
去年9月,副省長王建滿來黃巖檢查指導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時曾高度評價:黃巖天長路菜市場改造提升的最大特點是非常注意細節,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處理上充分體現了用心和細心,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信息化建設都真正實現了省政府提出的“兩化”改造要求,解決了老百姓輕松買菜和放心買菜的問題,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來源:中國臺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