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此前報道,最近,一個由美國外科醫生組成的團體表示,是時候從孩子的“學校午餐計劃”中剔除牛奶這個食物。全美學校午餐計劃,是由聯邦政府資助的計劃,它從1946年開始向全美上億公立學校的孩子們提供午餐,而牛奶是其中一款必選食物。醫生此次請愿的理由是:牛奶無助于幫助孩子們的骨骼成長與發育。
“關于牛奶有助于強健兒童骨骼的宣傳語,事實上是無效的安慰劑,”美國良心醫學外科醫生委員會(pcrm)在他們的請愿書中這樣寫道。牛奶中的糖、脂肪和動物蛋白含量都很高,委員會認為,這些恰恰都對有助于骨骼健康這一說法構成反駁。
pcrm提到,包括牛奶在內的奶制品是美國人飲食中飽和脂肪的首要來源,所以,希冀著補鈣而喝牛奶,十足是失敗的戰略。
最近,一個由美國外科醫生組成的團體表示,是時候從孩子的學校午餐計劃中剔除牛奶這個食物。“關于牛奶有助于強健兒童骨骼的宣傳語,事實上是無效的安慰劑。”他們在給美國政府的請愿書中這樣寫道。美國的專家認為,盡管“牛奶戰爭”暫沒有定論,但已有研究提醒人們,對待習以為常的營養品,要有更謹慎的態度。
南京的骨科和營養科專家指出,中外飲食習慣不同,中國人的飲食中普遍缺鈣,牛奶補鈣的功效是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但是建議兒童喝全脂奶,老年人或者膽固醇偏高人群喝脫脂奶。
我國專家看法:牛奶補鈣功效不可替代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牛奶補鈣依舊是“主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最新版)中明確指出,中國居民每天應吃相當于鮮奶300克(6兩)的奶類及奶制品。奶制品除了鮮奶外,還包括酸奶、奶酪、奶粉等。牛奶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
南京醫科大學營養系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莫寶慶副教授表示,中國居民膳食中普遍缺鈣,奶類應是首選補鈣食物,很難用其他類食物代替。國外很多人將牛奶替代飲用水,每天1000毫升,這是違反常規的。其實每天食用300克的奶和奶制品是比較適宜的,相當于1~2杯牛奶的量。有乳糖不耐癥的人群可以用酸奶代替,也可以喝豆奶。莫寶慶說,牛奶中還有可促進鈣吸收的因素,如乳糖。因此,按正常量飲奶,一般不會出現鈣吸收減少的情況。
來源:今日早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