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上旬到現在,是太湖大型工具開禁捕魚的時節。作為全市唯一的漁業村,雪堰鎮太滆村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段。
記者近日在湖區看到,大小船只穿梭于碧波之間,漁民們正忙著布下一張張巨大的高踏網,收獲的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日均捕魚28萬斤
近百米長的魚網越拉越緊,成群結隊的魚兒越聚越多……“用力拉!”隨著金伯平的一聲令下,分站在兩艘船上的20多位漁民用力將網收攏,把準備好的網具伸向活蹦亂跳的魚兒,一兜魚上來,絕大多數是如柳葉般的梅鱭魚。
太滆村有7個漁業大隊,漁船500條,漁民400多戶,主要水產品有銀魚、梅鱭、青蝦、白蝦等。其中,梅鱭產量最大,占水產全年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二,主要銷往安徽等地。
每年開湖時節,是太滆漁民的豐收季。“一年的收成就看這一陣。”站在濕滑的船頭,金伯平告訴記者。“開捕”首日,他就收獲了4萬斤魚,之后幾天也在1萬斤左右,前幾天因為到了捕魚后期,只有3000斤左右。“今年總量15萬斤應該沒問題。”
記者從太滆村委了解到,太湖是國內漁業作業場所首個實行封湖禁漁政策的區域,至今已有48個年頭。這兩年,漁業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漁民也迎來了大豐收。今年依舊是太湖水產的豐收年,平均每天總捕撈量在28萬斤左右。
水產市場交易忙
上午10點多,在太滆村碼頭旁的水產交易市場,70多歲的施芳阿姨已經小有收獲,她是從常州坐了近兩小時公交車趕來的。趕這么遠的路,圖的就是新鮮和便宜。施阿姨買的銀魚,只要12元一斤,城里菜場要賣18元;小梅鱭只要1.5元一斤,城里的菜場根本沒得賣。
水產經營戶王紅英告訴記者,9月6日開捕以來,趕來買湖鮮的市民絡繹不絕,尤其是雙休日,到下午基本就賣光了。加上今年中華孝道園開園,順道來品湖鮮、買水產的游客大大增加。
記者在水產交易市場轉了一圈,發現水產攤位上大都是銀魚、梅鱭、白魚,只有很少幾個攤位有青蝦、白蝦。攤主告訴記者,這些蝦都是從太湖里現撈上來的,中等個頭的青蝦每斤只要四五十元,比河蝦便宜多了,因此往往早上八九點就賣斷貨了。
雖然是捕魚季,魚蝦大量上市,但有些湖鮮,因為產量少,仍然十分少見。如螃蟹、甲魚、黃鲇這些品種,當地漁民都坦言“很少見到”。
來源:武進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