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沾化冬棗成熟上市的季節,而今年夏天天氣無常,冬棗成長前期遇上干旱、后期遭遇百年罕見的臺風和強降雨,旱澇夾擊中的沾化冬棗品質如何?
沾化冬棗產業辦公室副主任、沾化冬棗總農藝師郭慶宏介紹說,今年全縣沾化冬棗預計總產6億斤,比上年減產1億斤,但是現在的沾化冬棗葉片光亮,果實大小均勻,果形扁平周正,個個飽滿均勻、光鮮透亮,無論是外部感觀還是內在品質,都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
遭遇百年罕見的洪澇災害,籠罩連續20多天的陰霾,沾化冬棗緣何又贏得高貴的品質?
今年多次來沾指導沾化冬棗生產管理的一位著名林果專家解釋說,“沾化冬棗在限產提質、科學管理中提高了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沾化冬棗在集中降雨中獲得了充足的肥水條件,是百年洪災煉就了沾化冬棗的高貴品質,產量穩定、品質提升就是必然現象了。”
近年來,為持續推進沾化冬棗產業科學健康發展,沾化縣以打造“中華民族著名水果品牌”為目標,大力實施沾化冬棗二次創業,推行標準化生產,尤其是今年深入實施“沾化冬棗產業創新提升工程”,通過嚴抓疏密間伐、限產提質、“四園”建設、安全生產監管等措施,確保了沾化冬棗綠色生態安全,沾化冬棗品質大幅提升。今年8月初,由于受暴風雨侵襲,吹落了一部分棗果,產量有所下降,但通過及時施救、科學管理,沾化冬棗經受住了災害的考驗,棗果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郭慶宏介紹說,通過近年來大力度實施疏密間伐、疏花疏果、適度開甲等管理措施,沾化冬棗樹體負載合理了,從而保證了生長營養充足,葉片與果實生長旺盛了,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尤其是通過疏樹、疏枝、疏果,樹體生長空間明顯加大,通風、通光、除濕能力明顯增強,從而把連續陰雨天與洪澇災害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時,這次暴風雨中吹落了部分棗果,雖然造成了減產,但卻成為一次自然疏果的過程,進一步優化了樹體負載。
據了解,今年該縣廣大棗農沾化冬棗質量意識明顯增強,沾化冬棗產業發展理念明顯轉變,引發了一場沾化冬棗產業“思想革命”,在推廣應用沾化冬棗各項管理新技術與沾化冬棗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上,態度堅決,行動徹底,在科學合理的管理新模式下,多施有機肥,使用生物制劑和物理技術防治病蟲害,使沾化冬棗“免疫”能力明顯提高,也就提高了抗病抗災能力,注定帶來一場沾化冬棗“品質革命”。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