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晉蒙接壤區久負盛名的“磧塄紅棗”,是府谷縣在黃河沿岸大力發展紅棗產業打造出來的一張農業招牌,然而由于當地紅棗市場長期價格低迷,且銷路不暢,導致豐收后棗農沒有喜悅只有負擔。
紅棗白送都沒人來采收
磧塄設施農業示范園區位于府谷縣城南的黃河西岸,是紅棗的優生優產區,有著60多年的紅棗種植史。近年,在當地政府主導下大力發展棗產業,目前該園區內共有經濟林近1萬畝,其中掛果紅棗林就在7000畝以上。因“磧塄紅棗”皮薄肉厚、酸甜度適中、油性大等特性,一度成為最受當地人喜愛的鮮果,也在陜晉蒙接壤區域享有盛名。
國慶黃金周期間,記者前往地處磧塄設施農業示范園區的磧塄、郝家角等村子的棗園,所到之處滿眼盡是紅似火的大棗。當下,也正是棗農開始忙著收棗的季節。在磧塄村,該村村主任郭善榮告訴記者,今年全村大約能產紅棗50~60萬斤,但由于價格10多年來僅維持在每市斤1元左右,好多棗農在粗枝大葉地采收紅棗后,有的就地賤賣,有的制作成酒棗等待天氣上凍后出手賺個辛苦錢,而有的棗農干脆放棄采收,任由枝頭的紅棗自生自滅。磧塄村一戶棗農就將近百棵棗樹白送人采收,結果還沒人要,記者前去查看發現,枝頭果實累累,地上的雜草中到處散落著掉下來的爛棗,看著可惜。而這種粗放式的管理在當地比比皆是。
記者了解到,由于當地目前沒有紅棗冷藏保鮮設施,加之當地紅棗市場的長期低迷,上門收購者寥寥,棗農每年收回來的紅棗除了要自然晾干部分外,就是將剛從樹上打下來的新鮮紅棗用白酒浸泡后密封,制成酒棗(當地稱“醉棗”),然后廣尋門路推銷到當地的機關單位、工礦企業。但是這種酒棗一旦開封后就不易在溫度較高的自然狀態下保存。
棗農盼政府部門出謀劃策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