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石獅市果蔬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近20家果蔬方面的合作社或規模經營的公司。規模化經營后,我市蔬菜基地建設方面有了哪些變化?連續多天,記者先后到一些現代農業種植公司和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調查采訪。
單品種規模化經營銷路不愁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大多數規模經營的公司或合作社因面積大,生產方式是單一品種大規模經營,如朗坤現代農業有限公司,400多畝土地絕大多數種植白蘿卜和胡蘿卜,煒業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去年也種了150多畝胡蘿卜和100多畝白蘿卜,綠境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更是將350多畝土地全部用來種植胡蘿卜。其他種植合作社也以上述產品為主。而種子,絕大多數是用韓國和日本的高產名優種子,產品除賣給加工廠出口外,幾乎都是在田頭坐等客商上門,按每畝多少價格賣,之后運往全國市場。
朗坤公司的負責人謝強告訴記者,他的產品出口較多,每年出口一千多噸,一畝產值白蘿卜4000多元,天氣好的話,收入還是不錯的。綠境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王良培也說,他的產品一半以上出口國外,其他則由客商上門收購,之后銷往全國各地;煒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寶福說,他們是由5家農戶組成的合作社,果蔬種植面積有589畝,其中300多畝種植蔬菜,胡蘿卜就種了200畝,大部分是客戶上門收購。銷路不愁,價格則隨行就市,好的時候,一畝可賣到1.5萬元;差的時候,只能賣個六七千元。總體來說,收入還可以。
單品種規模化種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節約勞動力成本,質量也有保證。據王良培介紹,今年勞動力成本特別高,一個勞力一天120元,勞動七八個小時。上半年,他種了100多畝地瓜,收入10萬多元,工資就花了4萬多元,占了總收入的40%!謝強也訴苦道,如果多種幾個品種,不僅技術人員要增加,管理人員和工人都要增加,成本更會大幅增加。
規范化種植 確保蔬菜安全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最深的還是這些規模經營蔬菜的公司,通過規范化種植,從而使蔬菜的安全得到保障。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