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6月份小麥入市至目前,我國小麥價格上漲1角錢左右,漲幅達到10%。如河南開封市二級新麥由6月底的1.01元/斤漲至目前的1.1元/斤。隨著小麥價格上漲,將推動下游產品價格跟進,進而引起整個食品行業的價格上調,由于食品權重占我國cpi的33.8%,剛剛破2的cpi將再次承受壓力。
筆者從國內外多種因素分析此輪麥價快速上漲原因:
一、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預期增強。美國、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亞和前蘇聯等產糧及糧食出口大國天氣持續干旱,導致國際糧食供給減產預期增大,成為了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誘因。自6月中旬以來,受美國中西部作物帶5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干旱推動,cbot小麥期貨價格上漲了40%;烏克蘭小麥產量預測數據已經從上月的1900萬噸調低到了1250萬噸;今年歐洲谷物產量的預測值被調低700萬噸;澳大利亞政府的預測2012到2013年度小麥總產量減少18%。自然災害引起的糧食產量下降及庫存預期減少讓國際糧價暴漲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焦點話題。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發出預警,稱最近3個月來全球玉米價格上漲23%,小麥價格上漲19%。
二、種植成本推動。小麥種植成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成品油,農機產品在播種、灌溉、收割等方面應用較多。近期國家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兩次下調,但與幾年前相比仍有較大幅度的上漲。2009年0號柴油價格4.95元/升,目前7元/升左右,上漲了40%。部分農戶反映目前每畝地的種植成本因成品油上漲要比三年前多花130元以上;二是生產資料。用于增產的肥料近年來漲價幅度更大,以一畝地每年施肥折合3次算,每次1袋,每畝地一年肥料成本增加了200多元;三是人力成本。由于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持續減少,勞動力價格有所提高。以每畝地(小麥+玉米兩熟為例)大約需要1個勞動力付出5天勞動量(基本為機械化操作時)為例,每畝地的勞動力投入比三年前增加約50元。近年來,糧食運輸物流成本、農地流轉費用上調也在不同程度助推糧價上漲。
來源:金融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