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滕州市南沙河鎮誠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研發基地看到,原來的食用菌香菇的大棚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4個鋼結構“廠房”,猛一看還以為他們在發展其它工業項目。走進食用菌“廠房”內讓人眼前一亮:只見一個個菌棒碼放在鐵制菌床架上,足足有20層高,“廠房”內安裝現代化溫度、濕度調控設備,社員們正在采摘食用菌香菇,一派繁忙景象。
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孫彥誠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合作社通過技術革新,推行的食用菌立體溫控種植新技術,全省獨家。相比原來簡易大棚,每畝的食用菌產量可提高到7-8倍;原來一季單產,現在可以一年三季。”
據了解,新的食用菌種植模式,變原來簡易結構大棚為不銹鋼大棚,配備水暖、風機盤管、地下水制冷循環等溫度、濕度調控設備,建設鍋爐蒸房,提高了種植及管理水平。使食用菌生長變一年一季為三季,同時可人為局部調節和錯開每個大棚內的食用菌生長時間、采摘時間,還可增加姬菇、秀珍菇、金針菇等品種。經初步核算:食用菌棚內設置20層鐵制金屬架構菌床,相比原來傳統規模大棚,4個大棚菌棒擺放數量由8萬棒提高到90萬棒,年產量由原來的7萬千克提高到60萬千克,產值由原來的60萬元提高到675萬元,實現食用菌種植利潤翻番。()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