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尤溪10月11日電(孫賢迅黃獻光)中國南方稻作區7省市水稻專家11日在福建省尤溪縣麻洋村,對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承擔的農業部再生稻研究項目進行測產驗收,再生季百畝片干谷單產486.36公斤,加上頭季稻單800.9公斤,該示范片再生稻全年平均單產1287.26公斤,實現高產栽培目標。
這是該示范片1998至今,第7次刷新再生稻再生季單產世界紀錄。
在尤溪縣西城鎮麻洋村記者看到,ⅱ優673示范再生稻面積達103畝,專家組田間考察后,隨機選擇4丘田塊進行實割驗收,經稱重、丈量面積、測定稻谷雜質和水分,按稻谷標準含水率13.5%測算干谷畝產量,實際測得產量較高的一類田平均干谷畝產538.96公斤,產量中等的二類田平均干谷畝產486.93公斤,產量較低的三類、四類田平均干谷畝產465.21、454.46公斤,將各類田塊的測產數據進行加權平均計算,最后實際測得百畝示范片干谷畝產486.36公斤。其中,最高產田塊由農戶曾繁輝種植,再生季干谷畝產538.96公斤。
著名雜交水稻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為首的農業部“再生稻高效生產模式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科研團隊,加強科技創新,依托國家和福建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密切與尤溪縣合作,1998年以來,實現大面積連年增產,尤溪縣累計推廣再生稻130多萬畝。
再生稻每畝節約成本500元人民幣,比單季稻平均增產300多公斤。目前中國再生稻種植面積約1100萬畝,再生季平均單產136公斤。專家估計,中國南方有5000萬畝單季稻田適宜推廣再生稻技術,如果都達到福建尤溪縣的產量水平,每年可增產稻谷2000萬噸,相當于福建省2年半糧食消費總量。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加快,面臨勞動成本上漲、耕地面積減少的雙重壓力。專家認為,讓有限耕地生產更多糧食、節本增效的再生稻栽培技術,是保障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