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2012中國優質稻米交易會上,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鼓勵大米加工企業走出去、以“穩中求進”的精神,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子與新辦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赴國外投資建立大米加工企業,已經有了先行者,水稻資源優勢明顯的東南亞國家或成為米企走出去的熱土。
東南亞地區是亞洲水稻種植和消費的重要地區,農業資源優勢明顯,大米出口量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絕對的份額。以柬埔寨為例,年產稻谷800萬噸左右,而其國內只能消費一半。米企“東南飛”既可依托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又可充分利用東南亞國家的水稻種植優勢,闖出一條糧企走出去的新路子。
廣西國宏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對外投資的窗口單位,今年7月,該公司在柬埔寨投資的大米加工企業正式投產,年稻谷處理能力在5萬噸左右。
談到未來大米銷路,國宏集團國際部經理、國宏(柬埔寨)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靖表示,柬埔寨的小型大米加工廠不少,加工精度肯定比不上國宏,在價格上也比較便宜,因而公司生產的大米現階段主要考慮回運國內市場,同時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以及歐美市場。
“竣工之后生產的一批香米已經運回國內,并在東盟博覽會上展出;從博覽會現場反饋的信息來看,市場反應還不錯,不少國內客商紛紛與我們聯系做品牌代理。”李靖說。
東南亞國家的水稻資源優勢,不但吸引了廣西國宏這樣的投資單位,更吸引了不少民營企業。
趙平,云南省昆明市全倉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孝感昆明商會副會長。老撾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是趙平和孝感昆明商會的幾位會長一起投資的,大米加工廠占地4萬多平米,總投資額達1000萬美元,目前機器設備基本到位,預計12月份將正式投產。
談到去老撾投資的初衷,趙平說,老撾農業資源非常好,但糧食加工水平只相當于我國的上世紀70年代,國內大米加工企業來這里投資建廠,非常有競爭力。就大米銷路來看,不僅有老撾本地市場和國內市場,更可以打通新加坡等其他國外市場。此外,趙平還看好老撾國內農機、糧機市場的發展潛力。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