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走進竹溪縣梅子貢、龍王埡等茶葉生產企業,看到工人們加緊生產有機烏龍茶。近年來,竹溪縣科學發展茶葉產業,改變“重春茶,輕夏茶,秋茶隨意采幾把”的傳統習慣,實現了茶客受益、茶園增效、茶農增收的目標,預計今年該縣茶葉總收入可達6.5億元。
擁有21萬畝生態茶園的竹溪縣,是“中國茶葉之鄉”、“中國有機綠茶之鄉”。為開發高檔次、高品位的有機烏龍茶產品,該縣合理運用財稅政策、財政支農資金、財政貼息貸款、財政擔保貸款,支持梅子貢茶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開發有機烏龍茶。該公司已建成全省首條有機烏龍茶生產線,通過引進傳統烏龍茶加工技術,創新半發酵技術,打造出多個烏龍茶品牌。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改造有機茶園1.7萬畝,新建高標準烏龍茶基地1000畝,實現全程有機無害化種植。改造后的茶園在不影響綠茶生產的情況下,每畝全年可采摘烏龍茶鮮葉500公斤以上,僅此一項可使茶農每年畝均增收2000元左右。
今年,在縣財政部門支持下,竹溪梅子貢茶業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800萬元,擴大有機烏龍茶生產規模。其中改良轉化有機茶園6000畝,新建高標準茶園1000畝,建設有機烏龍茶生產廠房和科研樓10840平方米,新建11條烏龍茶生產線和保鮮冷藏庫。茶園改良后,有機烏龍茶鮮葉年產量可達每畝430公斤,每畝鮮葉收入可達4300元,每年可為茶農增收2500多萬元。
像梅子貢茶業有限公司一樣,竹溪縣已有多個茶葉生產企業開發生產烏龍茶。目前,全縣烏龍茶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其中良種面積5000畝,烏龍茶年產量達100余噸,年產值達3500萬元。據權威專家評價,竹溪烏龍茶成功問市,打破了我國傳統烏龍茶生產區域的限制,將烏龍茶生產由我國南方茶區向北推移到北緯31°,填補了湖北有機烏龍茶規模化開發的空白。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