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省科協在方山縣麻地會鄉郝家莊村舉行的脫毒馬鈴薯推廣試種現場會上傳來了喜訊,郝家莊村今年試種的脫毒馬鈴薯,畝產平均達7000斤,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到質量都比往年有明顯的提升。
省科協作為麻地會鄉郝家莊村的下鄉幫扶單位,如何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讓農民在“十二五”期間收入翻番的目標,是擺在省科協扶貧干部面前的一件大事。今年,省科協下鄉駐村干部下鄉以來,積極為當地農民探尋新的增收點,并邀請專家一同深入農戶家里和田間地頭對當地種植作物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了解和調研。在充分掌握情況后,下鄉駐村干部和專家在經過反復推敲論證,最終確定試種脫毒馬鈴薯。為引導農民種植新品種,省科協拿出10萬元幫扶資金幫助該村農民種植脫毒馬鈴薯,并將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傳授給農民。
轉眼到了收獲的季節,省科協下鄉駐村干部來到種植脫毒馬鈴薯的田間,經抽查,郝家莊村今年試種的103畝脫毒馬鈴薯,畝產平均達7000斤,最低的畝產量為6000斤,最高的畝產量為11300斤,產量遠高于傳統馬鈴薯,創下了郝家莊村種植馬鈴薯畝產歷史最高記錄,而且這個品種的脫毒馬鈴薯等品種淀粉含量高,市場效益好。
來源:呂梁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