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禹城市梁家鎮尼莊村,村民焦長明正在他的養魚池忙碌著,令人驚奇的是他收的不是魚,而是空心菜。
只見養魚池內,一個個像床似的竹排上空心菜長得正旺。陪同采訪的禹城市水產局副局長耿紅軍介紹說:“蔬菜以水中喂魚的剩余飼料為生長的養分,蔬菜根部吸收水質中所含的氨、氮等富氧化物質改善水質,菜葉的光合作用還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減少養魚增氧機的使用,從而實現節能。”“那這種技術操作起來是不是很費力?適宜推廣嗎?”“做這種浮床不需費力,只需用竹竿扎起一個框,上面鋪上塑料網,底部用細紗窗網封上。將在地面育好的苗移植上,就可以坐等豐收啦!”
在養魚池內種出的空心菜不需施肥,也不需打農藥,不僅口感、鮮嫩度等比旱地上種植的要好,而且產量也高出兩倍。
目前,該市在禹北、禹西漁業養殖基地進行推廣試驗,除種植空心菜外,還有生菜、小白菜、芹菜等多種蔬菜。這些蔬菜都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在不改變原有水面養殖面積的前提下進行種植,達到了“以水養菜、以菜凈水”效果。以空心菜為例,每10畝養殖池塘中大約種植1畝左右,可收獲3次,養殖戶可增收1000多元。同時,池塘養殖節水10%,減少排放水15%以上,魚類養殖平均畝增產100公斤至200公斤,蝦平均畝增產100公斤以上,單位經濟效益增加2000元左右。
來源:大略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