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些茶農會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如今大部分人都已回家種茶,因為種茶的收入比打工要高出好幾倍。”廣西扶綏縣東門鎮六頭村姑遼屯茶農農天才笑著說。
姑遼屯位于終年云霧繚繞的十萬大山余脈,栽茶歷史悠久,農天才所提到的就是當地特色名茶姑遼茶。扶綏縣東門鎮黨委書記謝國志介紹,姑遼茶取料于海拔600多米山峰紅壤中的野生古樹喬木,目前東門鎮野生古樹喬木茶樹共有5100多株,其中樹齡超過1000年的有7株。
記者在茶樹林看到,有些姑遼茶樹的樹干有碗口般粗細,樹高十尺有余。在采摘樹齡大的姑遼茶樹時,茶農們需架起高高的長梯。
作為廣西歷史名茶,姑遼茶曾一度處于野生失管狀態,加之缺乏科學的加工技術,姑遼茶產量逐年下降,品質欠佳。共青團廣西區委書記白松濤當時擔任扶綏縣委書記,他說:“姑遼茶以前銷路不好,2009年以前賣一百元一斤,也沒多少人問津,當地人只是將其作為治腸胃的藥。”
一些茶葉愛好者告訴記者,2009年以前,姑遼茶均由當地茶農自行采摘,用祖傳手藝加工,從栽培到烘烤缺乏專業指導,造成姑遼茶品質參差不齊,有些茶葉色澤暗淡、茶湯暗紅、味感苦澀。
為提高姑遼茶的品質,當地政府邀請茶業專家指導村民采用最先進的制茶工藝對姑遼茶進行提級加工。“曬青-翻炒-揉捋-發酵-烘烤”,在現代技術的作用下,“姑遼烏龍茶”和“姑遼紅茶”等新品種面世。
“原來只會做綠茶,現在學會了紅茶的制作,價格比綠茶高出不少。”茶農陸鳳權告訴記者,去年她家80%的茶葉都被制成紅茶銷售,收入比制作綠茶增長近萬元。
為讓茶農學習到更多種茶和制茶技能,扶綏縣有關部門不僅邀請專家定期開展培訓講座。陸鳳權說,通過培訓,她不僅學會了制茶工藝,還學會了茶樹栽培、嫁接等技術。“這些都是祖傳手藝里沒有的東西。”
隨著品質的不斷提升,姑遼茶市場價格快速上漲。農天才對此印象頗為深刻:“從每公斤40元,漲到100元,再漲到500元,短短幾年時間,如今已漲到每公斤1000元。”農天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共有70多棵茶樹,“按照現在茶葉的價格,今年僅姑遼茶一項收入就能超過5萬元。”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