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重慶市民在一農貿市場選購鮮豬肉。當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9%。新華社發
9月份國內cpi再回“1”時代。在全年物價調控目標眼看快要實現的同時,市場上仍有一些信號不容忽視,比如豬肉上漲的價格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9月份國內豬肉價格下降17.6%,其中我市、云南等地豬后臀尖肉、五花肉價格降幅居全國前列。肉價下跌,成為當月cpi回歸的主要作用力,而在“雙節”之后,市場肉價更展現出新一輪走勢。
收購價連續上漲
來自我市觀農貿批發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從3周前開始,我市白條豬批發價已從每千克18.6元上漲到19.2元,并保持在這個位置。批發價上漲或許與產業鏈上游變動有關,來自市物價局的相關報告指出,我市生豬收購價在8月份開始結束了長達數月的低迷態勢,9月份漲幅進一步加大,當月全市收購均價為14.72元/千克,環比上漲7.92%。
至于收購價上漲原因,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受中秋、國慶長假消費拉動以及生豬生產周期的共同影響:“這可能是生豬新一輪價格循環周期的序幕。”
零售價暫時穩起
業內人士介紹,在零售環節,白條豬各部位將被拆分、零售,總的售價會比批發價有6%—10%的增長。不過記者近日在零售市場調查時發現,這種增值似乎并未得到體現。以新世紀超市儲奇門店為例,15日每500克豬里脊肉售價16.5元,精三線肉11.5元。據了解,除特別促銷時段外,近三周來豬肉掛牌價格基本無變化。
在南岸區四公里附近一農貿市場,記者了解到這里的肉價已經超過半月沒有變化。“現在看來肉價不會降?!比庳溹u龍告訴記者,以往國慶節過后豬肉銷量會比節前差一些,而這時批發商多半還有一些庫存,等庫存銷售完畢,批發價上漲估計就會體現到零售價上來。
明年或出現供應瓶頸
在我國cpi中,豬肉價格是權重最大的單一組成商品,以致有人將cpi戲稱為“中國豬肉指數”。豬肉價格上漲預期,也因此會引起人們對cpi未來走勢的擔心。
來源:重慶日報(重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